小時候挨打,「跑」和「不跑」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爸媽要重視
2021/06/09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我們到底該不該打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試圖通過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就時常思索這個問題,而我個人的立場也是搖擺不定,每當孩子格外不聽話的時候,就覺得說,「打」是對的,可是事情過去之後,又偏向於說教,而不應該動手打孩子。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最好的角度不是從父母的角度,而應該是從孩子的角度。

小時候挨打會跑的孩子,骨子裡就透著一股不甘心、不平庸的骨氣,將來也勇於創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父母打孩子,孩子的反應體現了自己的天性,所以,挨打「跑」和「不跑」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為什麼父母在打孩子的時候,孩子跑和不跑,兩種行為下,兩個孩子的人生差距如此之大?

因為兩個簡單的行為背後,是不同性格體現,而此行為之後,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1、敢跑到的孩子性格中有「不羈」的一面

小時候被父母打,跑得比兔子都快的孩子,往往有兩種結局,他們不甘心當平庸的人,要麼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空,要麼在缺乏管教下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一去不復返。

父母打孩子,孩子的反應,真的跟天性有關係,這種性格是與生具帶的,後天環境的作用很小。

2、不跑的孩子是那個懂事的孩子,也是那個保守的孩子

看著父母暴跳如雷,明明可以跑掉,免受皮肉之苦,卻甘願被打,這樣的孩子,是那個孝順的暖心的孩子,但是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會出彩,他們處處為人考慮,但是總是被人忽視,性格中也偏向保守,不敢挑戰新事物,也不敢嘗試新事物。

很多平凡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性格,雖然沒有大的成就,但是可以安然地度過一生。

只有一些少數的人,童年留下心理陰影,一生都活在這種陰影下,自卑、敏感甚至是抑鬱。

3、經常挨打或者挨駡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打」的舉動,不僅僅是解決當下問題那麼簡單的,父母的這個舉動,對孩子而言,可能就是一整個童年的噩夢。

很多時候父母的打對孩子的殺傷力不及語言上的殺傷力,真正挫敗孩子的可能是語言上的暴力。

可是那些不幸遭遇父母語言上暴力的孩子,往往是那個不敢跑的孩子。

不要做那個打罵孩子的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個溫和的成長空間,讓孩子的童年充滿愛意,以此來抵擋未來生命中遇到的無數艱難險阻。

拒絕打罵,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童年!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