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孩子是門藝術,史丹佛大學教授:鼓勵孩子巧用這5個方法,比「你真棒」更有效
2021/04/08

現在流行「鼓勵式育兒」,多給孩子支持和肯定,更能激發孩子的鬥志,讓孩子更有信心去挑戰困難。

「你真聰明」

「你真棒。」

當孩子完成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後,很多父母似乎只會用這兩句來誇孩子。如果不讓用「聰明」、「真棒」等詞語,父母還會用其他方式誇獎孩子嗎?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卡卡羅教授認為,父母只會誇孩子聰明,會磨滅孩子的成長型思維。今後一旦遇到困難,孩子會失去鬥志。

為了找到父母正確誇孩子的方式,卡卡羅教授耗時10年,研究了20個學校的400名學生。

她把200名學生分為2組,進行了三輪的相關實驗。第一輪實驗,她要求孩子們完成簡單拼圖遊戲。結果,所有的學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她讓工作人員用不同方式誇獎孩子,一組誇孩子聰明,一組誇孩子努力。

第二輪測試中有兩道題,一個容易一個簡單,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通過選擇的結果不難發現,被誇聰明的孩子都選擇了簡單的題目,而被誇努力孩子,大多數選擇了困難的題目。事實證明,被人誇聰明的孩子,為了維持聰明的稱號,害怕出錯,不敢挑戰艱難的任務。

第三輪實驗,測試的題目特別難,所有的孩子都失敗了。不過兩組孩子的反應截然不同,被誇聰明的孩子一蹶不振,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了。而被誇努力的孩子認為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不夠努力。

實驗結束前,她重新讓孩子做了第一輪的題目,結果發現被誇聰明的孩子答題速度下降了20%,而被誇努力的孩子大題速遞提升了30%。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父母經常誇孩子聰明,等於是在暗示孩子聰明才是成功的關鍵。一旦孩子遇到失敗,孩子首先想到的是不夠聰明,而不是不夠努力。這樣孩子的思維就會陷入固定性思維,很難從失敗中走出來。

而那些被誇努力的孩子,他們會覺得成功和失敗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會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夠,絕不是能力的問題。

在TED的公開課上,卡卡羅教授講到:「對於孩子,讚美就像抗生素,不能亂用。」父母應該掌握正確的讚美方式,才能把孩子培養成成長型思維的人。

史丹佛教授提倡的5種讚美孩子的方式

1、鼓勵思考

每個人都長著一個神奇器官,幫助我們接受表揚和鼓勵,它就是我們的大腦。每個人都有大腦,但不是每一個大腦都會思考。父母鼓勵孩子思考,才是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的關鍵。

2、激發自信

鼓勵孩子,有時側面鼓勵要比直接鼓勵的效果更好。比如說有個男孩,非常喜歡玩滑板。結果第一次玩,他就摔了一個跟頭,然後發誓再也不玩滑板了。這時候,父母從側面讚美滑板很漂亮,孩子穿上很酷,要比鼓勵孩子勇敢更有效。

3、培養自主意識

生活中,父母不要替孩子做決定。有時候,父母要敢於放手,鼓勵孩子去選擇和嘗試。父母越是敢於放手,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自理能力才會更強。

4、表揚具體行為

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情後,父母如果誇孩子聰明,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做得還不夠。如果父母能夠稱讚孩子的具體行為,孩子就會把好的行為堅持下去,成為一種好習慣。父母稱讚越多,孩子的好習慣也就越多。

5、鼓勵參與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個「第一次」需要他們去面對,失敗是在所難免的。這時,父母鼓勵孩子參與,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還可以讓孩子懂得參與和體驗,要比結果重要。

表揚孩子也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收起「你真棒」「你真聰明」這樣的泛泛式誇獎,嘗試這5種鼓勵方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