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媽不親」早有徵兆,兩方面就能看出來,希望你家一條不占
2021/12/22

自己生的孩子怎麼就跟自己不親呢?聽到朋友這麼說自己家的孩子,我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孩子長大後跟父母親不親,其實從孩子小時候就能看出來,只是做父母的一直沒看明白而已。 有些事孩子不會說,但是作為父母我們自己要能夠明白。

孩子和媽不親其實從兩方面就能看出來

孩子有心事不跟媽媽說

媽媽就是孩子躲避風雨的港灣,孩子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求助物件就是媽媽。但是如果媽媽發現你的孩子有心事的時候總是喜歡藏在心裡,不願意與你討論和分享,這個時候你就要有所反思了。

是不是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態度過于嚴苛導致孩子害怕自己?是不是自己本身性格內向語言表達不夠多給孩子帶來了負面影響?是不是自己平時對孩子關心太少導致孩子對自己產生誤解?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紀,他擁有了自己的判斷思想,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總是喜歡把心事藏在心裡,孩子與媽媽相處的時候總是帶有一定的距離感,孩子的表現就說明孩子在內心沒有把媽媽當成「朋友」,孩子設置了一定的距離障礙,讓自己與媽媽不會過于親近。

孩子與媽媽溝通太過于簡短敷衍

媽媽平時與孩子溝通,孩子總是一副敷衍了事的樣子,媽媽問一句孩子答一句,媽媽不問孩子就不說。相信這種情況有些媽媽是深有體會的,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這種情況表現得更加明顯。

有時候媽媽多問幾句,孩子就會表現得很不耐煩,甚至自己一個人躲在房間裡做自己的事情。

上文中提到的這位朋友就是如此,因為孩子是住校生活,每到週末回家的時候,朋友想多問孩子一些學校的生活情況,孩子都是很不耐煩的樣子。

「嗯」、「好」、「是的」、「還行吧」這些簡短的詞語成了孩子的口頭禪,孩子總是用這些話語來回復朋友的問題。

孩子的信任感需要及時地建立

心理學家艾裡克森把人一生的發展分為8個階段,其中嬰兒前期(0-1.

5歲)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孩子通過這個過程樹立希望質量。

也就是說當孩子處于嬰兒時期最需要的就是信任感和安全感,而媽媽的懷抱和安撫就是最好的方式。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溫暖和懷抱,母愛通過肢體、語言、和行為充分地傳達給孩子。

一個在溫暖安全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對外界產生十分的信任感,孩子會對媽媽產生依賴感,這種情感的維繫對于今後孩子完整人格的樹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想要孩子與自己親近,媽媽要做好這些方面

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

孩子越小對媽媽的依賴感越強,從嬰兒期開始媽媽就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例如當孩子啼哭時,媽媽要能及時給予關注,懂得孩子哭的原因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犯錯時,媽媽不要一味地指責埋怨,而是要能夠與孩子站在同一條線上去思考問題發生的原因,幫助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媽媽始終保持著一個冷靜、可靠的角色,讓孩子可以放心地與媽媽暢談。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的是媽媽的愛、獲得了極大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會激勵孩子主動與媽媽親近,把媽媽當成自己的朋友去看待。

不使用權威去命令孩子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媽媽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命令。媽媽對孩子一番吼叫,然後命令孩子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這種教育帶來的後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不僅不聽媽媽的話,反而對媽媽敬而遠之。

想要孩子與自己親近,媽媽首先就要懂得放下自己的身段,不使用權威去命令孩子,用平等的心態和眼光來和孩子溝通,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媽媽,只是每個媽媽表達愛的方式不同。如果你的表達方式不對反而會讓孩子對自己敬而遠之。 所以,媽媽們我們要做的就是自省,能夠察覺自己的問題並且努力去改變自己,做一個與孩子親密無間的媽媽吧!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