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哪》吳鎮宇兒子費曼自曝得病:毀掉一個孩子,逼他「外向」就夠了
2021/07/16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面的費曼嗎?靦腆的大男孩兒,說話聲音很溫柔,跟急躁的老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後費曼也慢慢淡出大眾視線,前段時間費曼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曬照,爆料自己可能得病了,聲稱自己可能是社交恐懼症。

費曼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藝的孩子,相對于同齡人來說,費曼不僅擁有一個剪輯視訊的優秀能力,還能利用軟體製作各種各樣的圖片表情包,可見是一個很有趣的孩子,但是卻被上舞臺的憂慮所困擾。其實對於費曼的內向並不奇怪,畢竟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內向。

對於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登一些名人來說,其實在一生中也少不了內向的時候,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一生的成就。往往內向的人更勤於思考,所以在一些事情上也更加專注。

其實孩子們不需要這麼早給自己貼標籤,舞臺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可以誠實的告訴自己在這些方面確實是有點緊張,這沒什麼,很多人都會有,不要把自己劃為這個症那個症,覺得自己有些異于正常人。有些害怕面對某些場合也是正常的,接納自己,不必太當回事。

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個人交流表達能力很好,能夠與他人侃侃而談,我們便常常評價這個人是個「外向的人」。

其實不然,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人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外向性格的人熱愛與人交往,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能感受到愉悅與充實。

而內向性格的人比起和人相處,更樂於自己獨處,獨處對其而言是充電的過程,與人交往則反而是一個「內耗」的過程。

但這並不代表內向的人便不會與人相處,甚至如果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展現出了良好的溝通交流水準,那他極有可能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

有研究表明,世界上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內向性格。內向性格的人往往更善於聆聽,並給予適當及時的回饋。所有溝通交流術中,最重要,也常常在第一點提出的「技巧」便是學會傾聽。在這一點上,內向者可以說是無師自通。

但不可否認的是,社會中那些重要體系,例如工作環境、學校等都是為性格外向者設計的,並且有適合他們需要的刺激和鼓勵。因此有不少家長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變得外向」,會逼迫孩子達自己,殊不知,這是毀掉孩子的利器。

你在逼迫孩子扮演一個不是他自己的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獨特的性格與特別的波段反應。縱使環境使然讓成年人不得不做出妥協與選擇,但我們仍然可以為孩子打造一個童年時的烏托邦。

這樣即使到以後孩子面臨選擇時,心中依然篤定:就算我是我原本的樣子,也有人視若珍寶,滿懷愛意。雖然有些時候內向會錯失生活中的一些機遇,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很大的事情,也並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