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爸爸的都該好好看看 !父親,是你決定了孩子「20年後的命運」
2021/12/07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爸爸和媽媽的共同努力。

無論是女孩還是男孩,都需要爸爸的陪伴和引導。

看到這樣的場景,真的很讓人羡慕:

三個孩子,三張書桌,滿牆的獎狀。

三個孩子坐在書桌前各寫各的作業,專注又認真。

爸爸坐在孩子們的身後認真的看書,父子四人讓整個房間變成了一個充滿愛意的教室。

更難得的是,這位爸爸幾乎每天都會擠出時間輔導三個孩子寫作業。

有時幫孩子解答疑難問題,有時檢查孩子背誦,有時還會跟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事,自己工作發生的事。

他既是孩子眼裡以身作則的父親,並肩作戰的戰友,又是跟孩子推心置腹的朋友。

網友們忍不住感慨:「難怪他家有滿牆的獎狀了。」

對于孩子來說,爸爸的愛與陪伴,勝過100個好老師。

還記得前段時間陪兒子練舞,獲百萬點贊的80後老爸嗎?

兒子自從看了第一屆《這就是街舞》大賽後,就喜歡上了街舞。

爸爸不但給孩子報了舞蹈班,自己也對著電腦自學舞蹈。

從2018年至今,三年多的時間裡,爸爸一直陪著兒子練舞。

如今,身材圓潤的爸爸跳起舞來,也是動作流暢,氣場全開,絲毫不輸給朝氣昂揚的兒子。

爸爸在採訪中說:

「陪孩子跳舞的初衷,一是有助于身體健康,二是親子關係更緊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的關係。」

如爸爸所願,他和兒子的關係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

記得羅振宇曾在《奇葩說》上說過這麼一句話:「爸爸是最沒用的母嬰產品。」

《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白皮書也顯示:「父親主導教育的家庭不足兩成。」

現實中,肯像上面兩位爸爸一樣,陪伴孩子成長,參與孩子生活的爸爸很少。

很多爸爸都覺得,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自己只需要賺錢養家就可以。

殊不知, 父親角色的責任和影響是不可取代的。

很多方面,媽媽再能幹也代替不了爸爸。

父教缺位,會讓女孩一生缺愛 男孩一生缺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曾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虎背熊腰的小夥子,卻比綿羊還弱。

他在上小學和中學時,經常被欺負也不敢還手,總是默默忍著。

他總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說起話來吞吞吐吐,做起事來扭扭捏捏。

更讓人看不慣的是:

老師一批評他,他就掉眼淚。

一遇到困難,他就打退堂鼓。

長大參加工作後,他的疑心很重,看到別人說悄悄話,他就覺得是在說自己,並因此心神不寧,導致不斷失業。

直到二十七八歲,他也沒有一份固定工作。

通過交流,孫雲曉老師發現導致他膽小、懦弱、自卑、敏感性格的根源正是因為父教的缺失。

父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不管不問,而母親又太過于保護和溺愛。

心理學家格爾迪曾說過:

「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相較于母親的細膩溫柔和悉心保護,父親身上特有的粗獷、果敢和威嚴等「男性力量」,是一個男孩成長為男子漢必不可少的養分。

而且,早有研究證實:

如果父親在家中是果斷的,具有支配性的,男孩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男性化。

如果父親在家裡是軟弱的,而母親具有支配性,男孩會表現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徵。

男孩的陽剛氣質,離不開父親的榜樣和薰陶。

父親是一個男孩成長為男子漢的橋樑。

同樣的,父親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也一樣影響巨大。

記得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

「男孩往往把父親當作自己未來發展的榜樣。

女孩則通過觀察父親學習與異性的相處之道。」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從小缺少父愛的女孩,長大後對戀愛和[兩.

性]關係有什麼影響?

網友們的回答引人深思:

「自卑,患得患失,很容易為別人的一點好動心,很容易陷入感情,總是想通過愛情來實現救贖,彌補愛與安全感的缺失。」

「一旦陷入愛情之中,就完完全全的迷失自己,知道對方是渣男也不想離開。」

「偏向于找阿貝,彌補自己童年時期沒有獲得的父愛。」

爸爸如何跟女兒相處,決定了女孩如何和異性相處。

研究父女關係數十年的心理學教授琳達尼爾森說:

「如果女性從小能夠從她的父親那裡得到肯定和認可,她就不會拼命想要從別的男人那裡得到這些東西,因為她已經擁有了。」

說到底,缺少父愛的女孩,一生都在不斷地「尋找父親。」

父愛的缺失,就像一個個提前埋下的深坑,早早就埋在了她們未來婚戀的路上。

就像總是被愛情所傷的「阿嬌」。

一次次的卑微討好換來一次次的遍體鱗傷。

就像是17歲嫁給57歲臺灣音樂人李坤宸的林恩靜。

她們都是沒有得到過父愛的女孩。

所以,爸爸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來。

父教缺位,會讓男孩一生缺鈣,女孩一生缺愛。

只有給男孩的成長注入更多的「男性力量」,男孩才能變得獨立,勇敢,有擔當。

只有讓女孩從父親身上感受到愛,女孩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學會如何自愛及愛人。

爸爸給男孩的是規則教育 給女孩的是底線教育

都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母愛細膩溫柔,是一種「感性」的教育,是為了滋養生命。

父愛粗獷、威嚴,是一種「理性」的教育,是為了建立孩子人生的主心骨。

因此,爸爸不會像媽媽那樣給孩子事無巨細的照顧,處處精心的呵護。

爸爸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更傾向于讓孩子自己去認知這個世界。

所以,爸爸會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和底線,讓孩子既勇于嘗試,又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邊界在哪裡。

曾經看過兩個很經典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作家羅松講的,關乎女孩。

一個青春期女孩淩晨才回家。

她的爸爸不但沒有訓斥她,反而在幾天後約她外出喝酒。

爸爸告訴女孩:「你大膽喝,喝醉了,爸爸帶你回家。」

結果,女孩真的醉得不省人事。

第二天醒來時,她看到了爸爸寫給她的一封信:

「還記得你昨晚喝了多少酒醉倒的嗎?一共是2杯啤酒和5杯角HIGH。

記住,這就是你的底線!

我沒有辦法永遠在你身邊保護你,但你要知道自己的底線並學會保護自己。」

家有女兒,最怕的就是她遇人不淑,受到傷害。

告訴女兒什麼是自己的安全底線,女兒才不會輕易把自己置身于危險之中,才不會給別人傷害自己的機會,才能活得理智又清醒。

底線教育,是對女兒最好的保護,最深沉的愛。

第二個故事是作家林曦講的,關乎男孩。

一個男孩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大哭。

爸爸問他:「你很委屈,很生氣嗎?」

男孩恨恨地說:「我要報仇。」

爸爸沒有直接說他這樣做不對,而是繼續問他:「你想要怎麼做呢。」

男孩說:「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電視裡一樣,用劍刺他。」

爸爸依舊順著說:「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幫你準備一下。

幾分鐘後,爸爸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

男孩一臉驚訝的問:「你怎麼拿這麼多衣服?」

爸爸說:

「如果用棍子,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一個月,所以給你帶換洗衣服。

如果用劍刺,你就要待很長時間,肯定要給你準備被子呀。」

男孩紅著臉問:「真的會這樣嗎?」

爸爸斬釘截鐵的說:「法律規定是這樣。」

聽完爸爸的話,男孩先前的衝動和憤怒一掃而光,他冷靜地思考後對爸爸說:

「那我們算了吧,其實我也有錯,我去跟他道歉。」

調皮、好鬥是男孩的天性。

壓制它和順從它,都很可能會害了一個男孩。

讓孩子知道不守規則的後果,用規則教育來平衡冒險,讓男孩學會自控,才是對男孩最好的教育。

父親就像是孩子人生中的定海神針。

他給女孩的底線教育,給男孩的規則教育,既給孩子帶去了保護、支持和安全感,也給孩子插上了翅膀,讓孩子在安全的邊界內自由翱翔。

爸爸一定要做好這7件事

美國耶魯大學曾經就「父親是否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展開了一場為期12年的研究,結果發現:

如果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參與度高,孩子的智商更高,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成功。

爸爸的陪伴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常做下面這幾件小事,不僅能加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能讓孩子體驗到父親的「別樣力量。」

1. 陪孩子玩一些刺激性、對抗性的遊戲

現實生活中,媽媽帶孩子的保護意識比爸爸強,孩子跟媽媽過分親密就可能會變得有些怯懦,膽小。

爸爸經常帶著孩子進行一些刺激性,對抗性的遊戲,跑步、打球、拳擊、爬山……

孩子會更有進取精神,冒險精神。

2. 單獨和孩子來一次旅行

一位爸爸帶著兒子在暑假期間24天騎行318國道川藏線2200公里。

父子二人一天最多的時候,曾翻越4座4000米的高山,每天的路程相當于一個全程馬拉松。

路途雖然坎坷辛苦,但孩子還是堅持下來了。

孩子說:「爸爸跟我在一起,爸爸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單獨帶孩子旅行,是跟孩子親密接觸的最好機會,一對一的獨處時光,可以讓不善表達的爸爸以自己的方式與孩子建立溝通,實現心靈的深度連結。

孩子將會從中獲取一種來自內心的男性力量,變得更加堅毅、勇敢。

3. 務必常接送孩子,路上多和孩子聊聊天

不管父親有多忙,都要抽空多接送孩子,把握住上學和回家路上的這十幾分鐘。

跟孩子聊聊一天的生活,跟孩子討論一下路上的見聞,讓孩子發表一下自己的牢騷和看法。

爸爸全心全意的陪伴,哪怕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個讚揚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愛與關注。

4. 孩子有心事的時候,充當孩子的「知心哥哥」

李玫瑾教授說: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

爸爸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像朋友一樣為孩子出謀劃策,才能傳遞給孩子愛、信任和安全感,才能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

5. 多多誇獎孩子

《心理營養》這本書裡講到:

「如果說在安全感的給予方面,媽媽比爸爸重要。那麼,在肯定和認同這方面,爸爸的重要性要大過媽媽。」

而且有資料顯示:爸爸對孩子的肯定和認同比媽媽對孩子的肯定和認同效果要高出50倍。

孩子總是不自覺地崇拜爸爸,以爸爸為榜樣。

爸爸的肯定、認同和讚美,會讓孩子更有價值感,更自信。

6. 不失信于孩子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5年全國調查中發現,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占43.6%,排名第一。

爸爸在孩子眼裡是權威的象徵,孩子對爸爸的信任等級是最高的。

如果爸爸言而無信,不僅僅是讓孩子失望,讓親子關係岌岌可危,甚至還會讓家庭教育陷入困境。

所以,重視與孩子之間的每一次約定,以身作則,家庭教育才能順利有效。

7. 精心為孩子準備飯菜

知乎上一位爸爸,不管工作有多忙,都堅持給女兒做飯。

他給女兒做的寶寶餐,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可以20天不重樣。

都說,廚房的溫度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爸爸精心為孩子準備的飯菜,更是孩子心靈的溫度。

孩子吃著爸爸做的飯菜,感受著爸爸的柔情,內心也定會灑滿陽光。

事實上,爸爸的愛與陪伴,遠比我們想象得更重要。

因為,不論男孩女孩,都需要一種很強、很有力量,很有權威的愛。

而爸爸作為男性的先天優勢,恰恰就是孩子最需要的。

有一個不缺席的爸爸,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