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人,再成才:讓孩子成為內心強大,心理健康的人,父母可以這麼做
2021/03/31

這是一個飛速發展、千變萬化的時代,只要有一點鬆懈就可能被淘汰,孩子們的壓力也隨之增大,繁重的學業,父母的希望,無一不成了壓在孩子肩頭的沉重負擔。

張怡筠博士說,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先成人,再成才。

孩子首先要先成為一個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人,然後才是培養孩子的才華與技能,讓他成為一個有才能的人。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未來才會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很多父母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無視人格的培養,一心只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學習成績,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學校。

成績格外優異的孩子過得真的幸福嗎?我們經常從社會新聞上看到名牌大學的孩子輕易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事業有成的年輕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這些悲劇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在心靈與人格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長期累積而不到有效地解決而導致的結果。

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才是未來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那麼,什麼是成「人」的教育呢?

張博士提出了這三個基本要素:

一是人格健全,心理成熟;

二是能獨立,有幸福力;

三是能夠自我實現,活出精彩自我的人。

這三個要素其實就是兒童情商力的體現。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質,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智力水準的發展。

如何處理一個孩子的情緒,是影響到他人格成長中很重要的一環。在張博士的兒童情商教育理念中,有個黃金法則,叫「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在和孩子的日常相處中,重視孩子的情感和感受,讓孩子勇敢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感受被看見,內心需求得到合理的滿足,人格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漸漸豐滿,最終成長為一個真正成熟、獨立、有幸福力的能夠自我實現,活出精彩自我的人。

張怡筠博士根據家長處理孩子情緒的不同表現,總結出五種不同的風格,分別是:駝鳥型(忽視型)、老虎型(壓制型)、綿羊型(無力型)、袋鼠型(理解型)和牧羊犬型(教導型)。

這5種類型的家長中,對孩子成長最有幫助的就是牧羊犬型(教導型)教育方式。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牧羊犬型家長首先會接納與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換位思考,懂得與孩子共情。

他們在處理孩子情緒時,一般分為下面四步走:

一、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

二、說出自己的決定,並告知孩子理由;

三、引導孩子思考調節情緒的方法;

四、對孩子的積極做法表現肯定。

舉一個例子,週一的早上,家長和孩子約定好週末一起去爬山,但是到了出發的時候,孩子忽然想留在家裡玩遊戲,不想去爬山了。父母沒有同意,孩子開始哭鬧不止。

五種類型的父母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1、老虎型:你上周答應得好好的,現在不想去了?不可能,哭也沒用,你必須要去!

2、綿羊型:別哭了,你不想去就算了,咱們不去了。

3、鴕鳥型:我們上周已經說好了,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管孩子的情緒,拉著孩子就出門了。

4、袋鼠型:你不想去爬山了對嗎?我知道你很難過...然後看著孩子,表示自己也很無奈,不知道怎麼辦。

5、牧羊犬型:「謝謝你告訴我們你的感受和想法,因為不能玩遊戲,你感到很失望。

可是,我們上周已經約好了,這週一起去爬山的。我們決定和你一起遵守約定。」

然後引導孩子想出處理情緒的方法:「或者你可以在休息時玩十幾分鐘的遊戲」等等。

如果孩子同意了,他們就會及時表揚孩子,告訴他:謝謝你找到好方法,讓自己變得更加遵守承諾。

做牧羊犬型家長,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遵守約定,並掌握以下四個要點:

一、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表達共情;

二、態度溫和而堅定,說到做到;

三、及時肯定孩子的積極回應;

四、引導孩子思考下次可以有哪些更好的處理方式,並肯定和感謝孩子的努力。

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牧羊犬型家長,換位思考,學會和孩子共情,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心理健康的人。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