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裡的孩子哭時,父母首先要分清孩子哭的原因
2021/01/26

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哭,不巧的是,哭卻是孩子最喜歡最習慣的表達方式。

這樣一來,矛盾就產生了。

有些父母,看見孩子哭就心疼,於是趕緊安慰孩子、滿足他的各種要求。

屢試不爽後,孩子學會了用哭要脅父母。

有些父母,看見孩子哭就憤怒,於是大聲吼叫斥責,粗暴地制止孩子的眼淚。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壓抑、隱忍,再也不在父母面前表露情緒。

這些處理方式都是不合適的,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養成,孩子成年之後,也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孩子哭就是嬌氣、矯情的表現;孩子不哭,就不會有悲傷難過······

01常見的家庭「止哭法」

哄:「別哭別哭」,「哭鬧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如果不哭,我給你買糖去」;

騙:「不哭,你要什麼都給你」,「你不哭的話,我等會就給你吃一百個霜淇淋」;

恐嚇:「你再哭,大灰狼會把你吃掉」,「你還哭?我把你扔路邊了」……

02當家裡的孩子哭時,父母首先要分清孩子哭的原因

1、身體不舒服?

發燒、肚子痛、皮膚擦傷、頭撞出淤包……感覺身體不舒服時,孩子們會哭;小嬰兒就更常見了,肚子餓了、拉粑粑了、尿濕了、感覺害怕就會哭。

當孩子由於身體不適而哭時,父母們除了相應地做處理,生病了吃藥、肚子餓了吃飯、拉粑粑了換紙尿片,把孩子們照顧好。另外,有些身體不適不能一下子消除,例如感冒不適,這時媽媽可以嘗試轉移孩子對不舒服的過度關注,例如陪孩子看看繪本或玩玩具等。

2、 為了引起大人注意?

一見到父母就要哭?這常見於父母不常在家的孩子。由於父母少陪伴,對自己關心不足,見到父母時,孩子可能就通過「哭」表達不滿或撒嬌,以換取父母更多的關注。

當然,孩子的這種表現,屬於親子分離後初期或中期的表現,到了後期,即親子分離的時間過長,孩子就會變得冷漠,更不會對父母哭。「哀莫大於心死」,大概便是這種寫照。

3、 「要脅」父母?

媽媽說「不准吃糖」,孩子就哭?

爸爸「啪」一聲關掉動畫片,孩子「哇」一聲就哭了?

奶奶把玩具收起來,要求孩子睡覺,孩子大喊「不要不要」,還邊鬧邊哭?

很多大人聽不得孩子哭,心一軟就退讓了。

其實一開始,孩子可能只是因為不高興哭,時間長了, 孩子可能便知道,「我哭,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就答應了」,所以,他們會把「哭」變成「工具」。

如果你發現孩子通過「哭」要脅大人,怎麼辦? 不給孩子「正回饋」。

大人關掉電視,孩子就哭,孩子一哭,大人就給孩子看電視,這就叫正回饋。如何不給孩子「正回饋」?媽媽說「不准吃糖」,孩子就哭,媽媽雖然聽到孩子哭難受,但還是忍住不退讓,仍舊堅持給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吃過多的糖。經歷多次後,孩子發現「哭」沒用,這種哭的「工具」功能就消失了。

4、 孩子情緒低落?

「哭」是人類難過、悲傷、懊悔時常見的外在表現,通過哭,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以發洩,幫助他們回歸平靜。有研究發現,哭泣時, 眼淚中含腦啡肽複合物與催乳素,幫助人緩解壓抑感、減輕心理壓力。

記得有一次,我發現4歲的女兒坐在地上抹眼淚。我正想問:「怎麼了?」沒想到女兒已經說:「別問我,我肚子裡的眼淚太多了,需要流掉一些……」雖然有疑問,但孩子這麼說,我就沒再追問。大概,她已經需要一點點自己的空間了吧,我想。

03孩子哭,先理解,再處理問題

有人擔心,允許孩子哭,會不會養出一個任性、為所欲為的孩子。

其實,接納孩子的情緒和給孩子樹立規矩完全是不矛盾的,有時反而會起到正面的作用。

允許孩子哭,不等於向孩子妥協。而是一種更為理性的愛: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有原則地去規范孩子的行為。

承認那件事對孩子很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其自然流露。

比如每天規定好了只能看20分鐘動畫片,孩子看完了還想看,父母不同意她就哭,應該先對孩子表示理解:

「媽媽知道你還想看動畫片,不讓你看你覺得很生氣、傷心。」

「你可以哭,媽媽會陪著你,你也可以來找媽媽抱抱,但是已經定好的規則我們必須要遵守。」

父母的情緒必須是穩定的,不要覺得擔心、愧疚、生氣,表達理解就好;

說出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和這樣的情緒待一會,他會明白原來這就是生氣、傷心的感覺,感到被理解,孩子會逐漸平靜下來;

讓孩子懂得哭是可以的,父母對他的愛不會變,但是該遵守的規則必須要遵守,不正確的行為也必須被規范。

等孩子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和善而堅定地講明不能那樣做的原因、或者應該怎麼做,引導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這種方式才會把愛和規矩同時給孩子。

小孩子的心靈,本來就是單純而柔軟的,感受到一點點快樂便會笑個不停,感受到一點點難過就會淚如雨下。

不要把成人世界裡的苛刻施加給孩子,讓他們哭笑自由,保持童心,按照生命最自然的方式長大吧。

Wendy媽有話說:

父母總是渴望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希望每天看到孩子燦爛的笑臉,享受做父母的幸福快樂。然而,幸福的童年絕不意味著只有笑臉,幸福也不意味著拒絕哭泣。相對於笑,哭可能更接近於我們的本質,哭也是我們表達情緒的重要方式。

必要時伸出我們寬大的臂膀,讓孩子有一個可以依靠的港灣:「哦,在我這麼傷心的時候,有爸爸媽媽支持著我!」頓時內心注入了無窮的力量。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