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今天在學習上吃的苦,早晚會成為別人的望塵莫及
2020/12/29

@ 「成為一個媽媽,意味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和付出。」每個人回想起來,都有一段不一樣的故事。 為母則剛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理解與呵護才是當媽的心靈雞湯! 大家好,我是Wendy媽

——————————————————————————————————————

屠格涅夫說:

什麼是吃苦?

有人說:

所以孩子,如果你出生優越,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

如果生活對你百般刁難,更不要磨滅了奮鬥的勇氣。

01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週末,朋友來家裡做客,趕巧遇上Wendy練琴的時間。

坐在鋼琴前的女兒一臉不情願,一首簡短的曲子還未彈完,就開始找各種藉口逃避練習。

這是他慣用的伎倆,當然我不會吃這一套。

在我強硬的態度下,Wendy又哭又鬧,最終還是坐回了琴凳上,眼中含淚練習今天的曲目。

朋友看不下去了,對我說了開頭這一句話。

他建議我別逼孩子,應該選一件他喜歡的事情讓他做,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而我想說的是,這種說法並不適合成年人,更不適合孩子。

喜歡是本能,喜新厭舊也是本能

讓孩子練習鋼琴並不是我的意願,而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有天路過琴房,看見裡面擺放的黑白鋼琴,孩子駐足望了好久,然後拉著我的手說喜歡,想學鋼琴。

我當時只當是孩子一時玩笑話,並沒有留意。

隨後的時間裡,看見孩子模仿電視上鋼琴演奏家彈琴的模樣,我決定幫他實現他口中的喜歡。

從一開始的認真、熱情,到兩個星期後的抗拒,孩子對鋼琴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興趣。

所以才會出現我「逼迫孩子」的一幕。

面對孩子不斷變換的喜歡,我是否應該選擇妥協?

不!

我深刻地知道,即使我現在安排孩子學小提琴,放棄鋼琴,指不定什麼時候,孩子還會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小提琴,更喜歡某某。」

喜歡是人的本能,但同時,喜新厭舊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今天說喜歡這個玩具,明天看見別人手裡的玩具,發現自己好像更喜歡別人的。

如果父母一味縱容孩子的「喜歡」,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長,未來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

喜歡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如果凡事按照本能走,那麼人人都可能是失敗者。

為人父母,不應是縱容孩子的本能,而是應該想著如何將本能變成孩子的技能。

02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

就是在學習上放任自由

歌手劉歡曾在某次採訪中說起女兒的教育問題時,他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當年犯下的錯誤。

在提及女兒的音樂天賦時,兩次說到了「後悔」二字。

因為一直和妻子秉承著所謂的「快樂教育」原則,覺得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

他女兒是那種喜歡彈琴,但是不願練琴的人,於是他們對女兒做了妥協。

如今的他感歎: 「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音樂,我覺得有點後悔。

此外,劉歡以「過來人」的經驗奉勸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你迫使孩子練一練,他可能就很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

世界沒有後悔藥,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03

好的父母,心都有點狠。

有人說,好的父母,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狠心。

這句話說得很對,孩子處於一個玩樂的年紀,他們本就無法控制自己的內心,只能讓父母來把控。

要是事事「尊重」孩子,孩子可能真的就只能歸於平凡。

曾看過一則廣告:

一個小男孩在房間裡偷看踢踏舞表演被爸爸發現。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送給他一個盒子。

小男孩興奮不已,以為是舞鞋,可是沒想到,是一套跆拳道服。

隨之而來的是每天艱苦卓絕的訓練。

小男孩不懂爸爸的用心,卻咬牙堅持,直到贏得跆拳道比賽那一天,爸爸又送給他一個盒子。

小男孩打開一看,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舞鞋。

很多人不理解這個爸爸的用心良苦,為什麼要逼孩子去學他不喜歡的跆拳道。

可是爸爸的一句話揭開了真相: 我尊重孩子的興趣,卻不想讓他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成為一個成熟獨立的大人,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但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貴很貴!

有遠見的父母,都明白一個道理:

養育子女,從來不是讓孩子吃飽穿暖這麼簡單。

孩子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他們最需要的是努力向上的力量,在坦途中茁壯成長,在逆境時也不輕易放棄。

Wendy媽有話說:

有遠見的父母,確實都有點狠心。

逼迫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強迫孩子去學習各種不喜歡的技能。

但技多不壓身的道理,誰都清楚,只是有些父母選擇忽視,覺得孩子喜歡更為重要,到頭來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反倒埋怨起父母。

而有些父母選擇實踐,往往在孩子搖擺不定的時間裡,就已經逼迫孩子掌握了技能。

所以,如果真為孩子好,父母就要心狠,適當的逼迫總比放縱來得好。

當然,如果想毀掉孩子的未來,就大膽的讓孩子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結尾 我是 Wendy媽 ,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 我@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