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學會「正確陪伴」效果事半功倍
2021/09/28

在談到家教的時候,很多家長都知道,陪伴孩子是一件十分很重要的事情。但是這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內涵卻並不是那麼的簡單。

有些家長對于陪伴的理解產生了較大的偏差,所以,雖然也經常「陪伴」孩子,但是卻沒有陪伴出效果。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見過身邊不少父母:他們每天早出晚歸,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甘願吃苦耐勞,付出十二分熱血。可一說起「陪伴」孩子,滿臉都是被工作裹挾的無奈與焦慮。

殊不知,父母送給孩子童年最珍貴的禮物,從來就不是什麼車子、票子,而是用心的陪伴。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陪出來的

最近,熱播的《披荊斬棘的哥哥》裡,趙文卓再次成為了大眾的焦點。生活中,他有三個孩子,其中最大的女兒已經14歲。

明星的工作非常繁忙,每逢假期,他都會專門推掉工作陪孩子,包括這次錄節目,他也特意把孩子們接到了海口,還給他們報名了夏令營。

錄製節目的間隙,他還會特意抽空去陪伴孩子,平日裡,孩子們成長的每個重要時刻,他也儘量不落下。

他瞭解每個孩子的喜好、個性,深度參與到了他們成長的每個角落。

他認為: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能讓孩子不缺愛。是啊,真正的陪伴不一定要時刻陪在孩子身邊,但一定要用心:要用真誠建立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樑,仔細傾聽孩子內心的快樂、悲傷;替他解決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困惑;時刻做好他的後盾,為他建立滿滿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想起去年分別被清華和北大錄取的雙胞胎學霸兄弟趙稞和趙棣。他們的父親只是普通的農民,可高中三年的每個週末,父親都會特意從老家趕到縣城的學校,與兩個孩子面對面的交心、溝通,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陪伴他們。

陪伴孩子的方式其實有很多,忙碌並不能成為父母缺席的理由。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 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父母用心「陪」出來的。

陪伴孩子的5個坑,正在毀掉孩子一生

關于陪伴,很多父母總有各種困惑: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每天幾乎從早到晚陪在孩子身邊,沒有娛樂、甚至沒有自己的生活;可孩子的成績依舊毫無起色,甚至一看到我就煩,親子關係越來越糟。

相信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明明有在盡心盡力的陪伴孩子,可總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這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陪伴,都是無效陪伴,甚至是負面陪伴。

1.陪伴孩子時敷衍,不用心

許多父母雖然時常陪在孩子身邊,可是孩子的內心依舊空洞孤獨。

就是因為——有的父母一邊陪孩子,一邊埋頭專心致志地玩手機,孩子問啥一句「隨便」就應付過去了;有的明明是陪孩子參加親子活動,結果卻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自己則在一旁接電話、談事情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在一邊落寞地不敢上前。。。

看似和孩子經常呆在一起,但是缺乏從語言到肢體的溝通互動,親子之間沒有產生情感連結,這樣的陪伴往往是無效的。而有效的陪伴不是敷衍、更不是走走形式,而是心與心的碰撞,是真正陪伴孩子度過一段難忘又快樂的時光。

2.陪伴孩子的時候,經常打斷他

前幾天,在商場的遊樂場看到一個4、5歲的小男孩在專心地堆積木。

他的媽媽就坐在旁邊緊緊盯著他,不停地指指點點:你這樣擺不行,你要把紅色的放上邊;這根放這裡一會肯定會塌的,別說我沒告訴你...可憐的小男孩,被媽媽接二連三的打擾弄得不知所措,滿臉都是委屈,積木擺的也是亂七八糟。

蒙台梭利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陪伴孩子時,父母一定要知進退,給孩子留有足夠的發揮空間。當孩子沉浸于一件事時,你的「插手」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更會毀掉孩子最寶貴的專注力。

3.陪伴缺乏耐心,情緒不穩定

《超級育兒師》裡有這樣一幕:7歲的男孩軒軒做完作業,想讓媽媽陪著做手工,媽媽雖然不喜歡,但還是選擇了妥協。可是做的過程中,媽媽一直在抱怨:「做手工好痛苦啊,我不想弄了」「這些小地方要剪瘋掉了」……

最後,手工也沒做好,整個房間裡充滿了負能量,母子倆的關係也降到冰點。陪伴的確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它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細心和愛。而父母擁有穩定的情緒,才是和孩子長久和諧相處的前提。

4.陪伴的時候,不停講道理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地去嘮叨、說教。綜藝《放學後》裡,就曾有這樣令人窒息的一幕。

媽媽陪著剛上一年級的小女孩兜妹寫作業、吃飯,但從書桌到飯桌,媽媽都在不停地嘮叨她,跟她講道理。

而小女孩則是一言不發,整個人都失去了活力。陪伴的時候,大人說教不停,在孩子眼裡,就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壓迫和命令,只會把他們的心越推越遠。

而真正高情商的陪伴和教育是一場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是學會共情、真心的接納孩子,引導孩子慢慢進步。

5.過度陪伴,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

《小歡喜》裡,宋倩飾演的母親為了女兒英子無所不能:女兒升入高三,她辭職全程陪讀,還要親力親為研究考試題;怕她學習太累缺乏營養,變著花樣的燉粥煲湯;甚至在英子的書房裡打造一面玻璃窗,隨時監視英子的一舉一動。

可謂把一個母親的陪伴做到了極致。可是英子呢,在媽媽無時不刻的監視中,終于承受不住壓力,選擇跳河輕生。

要知道,陪伴不等于陪同,更不等于監督和幹預孩子的人生。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保持一定的界限感,才能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給孩子更穩定長久的陪伴。

忙,是生活的常態。但是,有遠見的父母,會明白如何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和碎片時間,多關注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用更溫暖、有效的方式去溝通。

父母和事物一樣,都有「有效期「,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最珍貴的禮物,一旦你不珍惜,錯過了這個有效期,老天爺就會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

所以,在「父母」這個角色還有效的時間裡,一定要給他們最用心的陪伴。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