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是學習力啟蒙黃金期,錯過很難補回來,上再貴的幼稚園也沒用
2021/10/27

最近艾姐和身邊很多家長聊天發現,只要孩子上了幼稚園,家長就開始變得十分焦慮。整天刷各種興趣班和啟蒙班的資訊,給孩子報了一堆課,怕上小學了跟不上,就讓孩子超前學小學的課。

可是這恰恰破壞了他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喪失學習自主性。

在這樣一個資訊不斷推陳出新的高科技時代,光悶頭學知識是肯定不行的,今天所學的知識,也許明天就會被淘汰。

所以,你的努力,其實錯了方向。

在孩子6歲前,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不是孩子學得多不多,深不深,最主要的, 是要培養孩子強大的底層能力——學習力。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關于學習力的問題。

有認知科學專家說過, 孩子童年所學之多,在今後一生都無法企及。

于是,不少孩子從小被家長逼著學很多東西,「2歲上10個培訓班」不是說說而已。但現實是,那些被逼著學習的孩子,往往學得並不好,並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優等生。

我們都重視學習,卻忽略了學習的不同:是被動學習還是主動學習;是短暫學習還是終身學習;是低效率地學習還是高效率地學習……

本質的問題在于學習力的高低。

逼孩子學習,不如幫孩子養成學習力。 可持續學習力源自哈佛、斯坦福教育體系——能學、會學、愛學。而且研究表明,2-6 歲是學習力啟蒙黃金期,錯過很難補回來!

然而對于學習力,很多家長都有這3大誤解:

誤區1:

學習力是天生的

研究表明,超智商兒童只占總人口的3%,絕大多數孩子都在同一個起跑線。而學習的興趣和毅力可以培養,學習方法也可以後天掌握。 只要用對方法,哪怕是原本不會學、不愛學的孩子,也能逆襲成學習高手!

誤區2:

學得越多,學習力越強

如果只是學習零散的知識,無法內化為自己的能量,根本不能算學習力的提升。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盲目學習, 一定要有清晰的知識框架和邏輯思維。

誤區3:

分數高=會學習

現實中,高分低能的孩子也不少。分數只是對一段時間內所接受知識的考察,考高分不代表孩子完全掌握了知識。而且,學習力指的不僅是在學校的學習,還包含生活中社交情商、運動健康等方方面面, 學校的分數不能全面衡量孩子的學習力。

父母在進行啟蒙教育時應該關注哪些內容?

1、興趣啟蒙。好奇心是驅動人成長的原動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產生各種疑問,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父母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次發問,不要覺得不耐煩甚至斥責孩子,如果自己不懂得如何回答,也要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答案,這樣才能夠延續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

好奇心得到精心呵護的孩子,能夠在將來的學習中始終保持敏感的感覺和源源不斷的驅動力,孩子會因此受益終生。尤其是孩子表現對某個學科領域表現出興趣和特長時,更應該鼓勵孩子在這方面的嘗試。

2、學會自我管理。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如:今天要做什麼東西、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先做完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等等,讓孩子心裡有數。

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不要隨意打斷孩子,有什麼問題事後再跟孩子溝通,適當鼓勵孩子下次會做得更好。這樣給機會孩子犯錯,專注做自己的事情,不斷調試,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習慣,能夠把控自己的時間和行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3、專注力。學習好的孩子不一定刻苦,但專注力一定好,在做一件事情時非常自律,不會輕易被其他事情打斷,專注和自律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當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時,父母和長輩不要隨意打斷孩子,更不要自己覺得孩子做不好就指指點點,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改進自己的方法。能夠保持專注和自律,就等于給了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能力。

4、閱讀啟蒙。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視窗,讓孩子在孩童時期培養起閱讀習慣,等于賦予了孩子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

家長可以通過陪孩子一起看繪本,讓孩子複述故事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並將這樣的行為貫穿到每天的生活中。想要孩子愛上閱讀,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這一點非常重要。

2-6歲是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種,孩子的學習能力、好奇心、可塑性都很強;我們必須要抓住這個時間視窗進行啟蒙教育,這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真正途徑。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