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學好國文,刷題是下策,死記硬背是中策,而上策卻少有人知
2022/05/07

我們全班同學都被國文老師罰過站,站在樓道里,背誦課文……

各年級的人都來看熱鬧。認識的想過來冷嘲熱諷幾句,不認識的想過來認識一下。突然,走廊里擠滿了人,老師一出來,大家一哄而散。

記得當年背《滕王閣序》的時候,「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老師要求背誦全文,但是背到用典的部分,很多人都記不住。結果就被老師罰站了。看著同學被罰,沒人敢反駁。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對老師的怨恨。現在回想起來,那些被罰的學生,很多還是恨他們的老師。其實,老師也是恨鐵不成鋼。

不懂學國文的學生有多可憐

國文老師告訴我們:一篇文言文,如果不會背,相當于 學。

我讀書的時候一直不理解,知道畢業后,我才知道,原來很多道理當時不懂,是因為真的沒有過那些經歷,你只是將那些古詩文背了下來,卻一直不能完全理解,多年后你遇到了類似的場景,你才會突然頓悟,原來那首詩說的是這個心情啊......

以前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雖然國文也是主課,但是冷門。畢竟因為是母語,所以考不上的人不多。所以大家都覺得國文最容易學,其實正好相反。

很多同學認為學國文就是考前背誦、刷題。殊不知,這些都是普通學生的學習方法。真正的「學霸」永遠在起跑線上,而且已經超越了很多人。只是一開始沒人注意到。

學國文,刷題是下策,死記硬背是中策

如果不著急,如果不是馬上要考試,沒人愿意刷題。挑燈夜讀的日子并不好過。題海戰術確實有一些效果,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法。對于國文學習來說,刷題只是下策。如果有其它好方法,沒人愿意刷題,因為刷題太累。而我的同學大部分都是在刷題中度過了學生時代。即使在大學,也有很多同學天天刷題。

還有一些學國文背課文的同學,除了會填考題,不知道怎麼用它場景。

學數學,背公式和定理,結果數學題會稍微改變一下形式,就不會做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死記硬背只是中策。不管是哪一科,只要記性好,都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記憶力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如果把記憶用對了地方,自然事半功倍。但其實,學號國文最好的策略,是多讀歷史。

學國文,讀歷史是上策,卻很少有人用

很多老師要求我們理解文中的典故,但我們覺得這些典故很零散。雖然我們記得它們,但是這些人物離我們太遠了。

比如【滕王閣序】里的一句話:李廣難封。大家都聽都聽說飛將軍李廣,但是它具體做了什麼,他是什麼年代的人,為什麼說李廣難封?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很多人都不理解它的含義。

其實,李廣是西漢時期的一個名人。如果你看過熱播劇【大秦賦】,你一定知道,在秦國,有一名將軍叫李信,李廣就是李信的后代。

如果你了解這些歷史典故,你就會明白,李廣打了一輩子仗,最后卻沒有得到一筆賞賜。他一定很沮喪,憤怒和沮喪。

我們也能更好的理解【滕王閣序】中的蒼涼: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這句話中的凄涼。也更能懂得: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的無奈。

其實,細細翻看孩子的國文課本,我們就會發現,國文課本里的很多典故和背景都來源于歷史,國文的知識素養很大程度上都來源于中華民族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

所以,學好國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歷史。通過了解歷史,我們可以觸摸到文化的源頭,更好地把握歷史的發展。

但雖然 讀史是上策,卻很少有人用。 因為家長太功利,覺得學歷史對國文考試成績沒有直接作用,所以選擇去補習班,上作文課。殊不知,多讀歷史,才是孩子國文學習的方向。

從小讓孩子養成閱讀經典的習慣,將對孩子心智和性格產生巨大的影響。書海浩瀚,經典眾多,但尤以史書,尤為滋養孩子。通過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眼界、胸襟,而這些才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因素。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