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出現「入園焦慮症」,大部分都是由3種原因引起的,家長要注意
2021/09/24

隨著寶寶年齡的逐漸增長,進入幼稚園的年紀也逐漸靠近寶寶,也將進入幼稚園這個大家庭。而對于大部分的小寶寶而言,他們難免會出現一些焦慮,甚至是會感到十分的恐慌。

也有一部分的家長們正是因為寶寶的這種應激反應而感到十分地困擾,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各位寶爸寶媽們應該抓住重心來去及時解決問題。

幼稚園新生入園,不管對孩子還是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除了哭鬧著不讓父母(或其他家人)離開,拒絕去幼稚園,發脾氣或者無理取鬧,食欲變化(挑食、不好好吃飯)和睡眠結構紊亂(晚上遲遲不能入睡,早上不願意起床,睡到半夜會驚醒甚至哭鬧)、排便習慣改變(經常尿褲子或者不願意在幼稚園大便)等情況在新入園的孩子身上表現的也非常突出。

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症」。孩子會出現「入園焦慮症」,大部分都是由以下3種原因引起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家長前期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孩子對突然產生的變化不適應。

孩子上幼稚園之後,他的生活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是與親人的較長時間分離,一天當中,有好幾個小時都無法見到他之前最依賴的人(通常是媽媽或者奶奶);

其次是生活環境的變化,幼稚園的環境和家裡完全不一樣,孩子找不到熟悉的感覺;再次是人際關係的變化,孩子需要面對陌生的老師及一大群同伴,還要自己獨立處理很多關係;

最後是日常行為規則的改變,幼稚園活動內容有一定的常規和固定的要求,孩子不能夠像在家裡那樣的自由、隨心所欲。

在孩子入園之前,家長首先需要著重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這樣能夠增強孩子適應幼稚園生活的能力。

具體需要培養的自理能力包括:辨識物品、獨立如廁、自主進餐、穿衣洗漱、表達需求... ...每個幼稚園都有自己的特點,家長需要事先瞭解幼稚園的具體情況,對寶寶的自理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此外,家長還需要做好寶寶入園前的心理準備。任何一個孩子在面臨新環境的時候,都會不太適應,甚至有抵觸情緒,這都是正常的。

家長應該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想法,積極地配合老師的工作,讓寶寶愛上幼稚園。

家長的焦慮情緒影響,也會「感染」到孩子,易加重孩子的入園焦慮。

從家庭走向幼稚園,是父母和孩子第一次「小別離」,焦慮的不只是孩子,還有父母。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們哭得撕心裂肺,又心疼又著急,焦慮程度甚至超過孩子,擔心孩子會不會哭、會不會乖乖吃飯、會不會有人欺負孩子……

如果父母每天總是為諸如此類的還沒發生的事情擔心,自然會流露出焦慮的情緒,孩子很敏感,會捕捉到,從而給他造成 「幼稚園不是一個好地方」的感受。

孩子上幼稚園,對于每個家庭來說是件大事,任何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因素,都會使孩子產生抗拒心理,而不願意去幼稚園。當家長傳遞焦慮情緒時,孩子只會更加焦慮。

把孩子交給老師以後,父母(特別是媽媽)都會有各種擔心,常常有媽媽躲在旁邊偷偷觀察孩子,如果被孩子看到,哭鬧會變本加厲。所以,只要把孩子交給老師,和孩子道別之後,就不要再徘徊張望,而是堅定地離開,老師自有辦法讓孩子開心起來。

家長的負面暗示,極易強化寶寶對幼稚園的排斥,帶來消極影響。

有的家長為了嚇唬孩子調皮的行為,常有如下的言語:「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稚園去,讓老師收拾你!」 這句話會給孩子一種負面暗示,讓孩子從心裡認定上幼稚園是一種懲罰,幼稚園是個可怕的地方。

老師是個可怕的人,繼而對幼稚園和老師的恐懼心理不斷強化; 「等你上了幼稚園,可就沒有這麼自在開心了。」這會讓孩子感覺,幼稚園像一個「牢籠」,處處有限制,時時有要求,當然會加重對幼稚園的抵觸情緒。

「入園」是每個孩子都會面臨的「成長的挑戰」,同時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蛻變」。乍然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面對一群陌生的人,開始一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孩子一時不適應,哭鬧反抗都是正常反應。

改變自己總比改變別人更容易,在養育孩子中,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是一個很好的思維習慣。希望爸爸媽媽們都能夠放下焦慮,相信自己的寶貝,他們肯定能適應好新的生活。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