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吐槽自家床上要睡十幾人,網友仔細一看,恍然大悟:我家也是
2022/01/08

相信不少寶媽都有這樣的煩惱:沒生娃之前家裡乾淨整潔,生娃之後,哪怕天天整理家裡依然亂糟糟的,為什麼呢?因為娃的東西簡直不能再多了,尤其是孩子從小到大的玩具。

有些玩具明明孩子已經不玩了,或者壞掉了,想要扔掉孩子又死活不同意,于是家裡就越來越多玩具,越來越亂。

近日,江蘇無錫的一位寶媽,就忍不住在社交平臺上吐槽自家的娃,戀物成癖,家裡一張雙人床愣是讓孩子弄得每天要睡十幾個人。

視訊的開頭寶媽一句靈魂拷問:「你以為我們家這個一米八的大床,只睡我們一家三口嗎?那你就錯了」,隨後這位寶媽開始介紹起了自家「床位」的分配。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常年佔據在床尾位置,這位寶媽睡在床頭,佔據C位,寶寶同樣睡在床頭媽媽的一旁。你以為到這裡就介紹完了嗎,實際上這才剛開始。

隨著鏡頭一轉,這位寶媽接著介紹,除了我們一家三口之外呢,還有jojo,是寶寶每天早晚都要看的書。順著jojo放著的是一堆的奧特曼,不同系列不同大小不同名字,整齊的排列在寶寶的一旁。

這位寶媽還開玩笑道「估計這些奧特曼以後會是我的孫子」,我們這張一米八的床承受了太多了。

這位寶媽的分享和吐槽,瞬間在網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共鳴:「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自家睡床上還得睡五六件玩具」,「我們家是睡了一床挖掘機」,「我們家還得睡一個大的hello kitty」。

可能不少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會特別迷戀某個玩具或者毛毯等物件,吃飯、睡覺、洗澡......不管是做什麼都要帶著,如果找不到了會哭鬧不睡覺等。

之前看綜藝裡面一個韓國的混血小寶寶就是,去哪都要帶著自家的小毯子,連去遊樂園都要帶著。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這種對某種物件的依戀,會不會演變成「戀物癖」?是不是某種疾病,需不需要幫孩子戒掉?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但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的戀物情結。

一、孩子的戀物情結是怎麼回事?

孩子對某種物品的「完全依戀」到「完全獨立」

,大部分發生在孩子6個月-3歲之間,這其實是孩子尋求安全感的一種方式,基本上都會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而消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于擔心。

這種情況是因為家長無法無時無刻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而對于3歲之前的孩子而言,他們尚不理解「物體恒定」的道理,只會覺得某個人不在了陪伴就消失了。因此孩子為了填補內心的受傷和失落,會把渴望陪伴的情緒轉移到一些特定的物品上,這個物品也就成為了孩子心目中穩定的母愛、陪伴的象徵。

二、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戀物」行為?

前面我們說孩子的這種「戀物」行為,其實是心理需求的一種體現。對于家長而言這些物件就是單純的玩具,是沒有生命的物品,但是對于孩子而言,這些卻是能夠互相陪伴、互相安慰的,有情感有溫度的小夥伴。

它們代替家長給了孩子很多陪伴和快樂,是孩子重要的小夥伴,家長切不可強行讓孩子和物品分離,這種方法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不敢和人溝通。

三、家長需要怎麼做?

1、高質量的陪伴

有些家長雖然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卻沒有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家長可以試著每天抽一段時間,放下手機、工作,專心的陪伴孩子,一起做手工、講繪本、參加戶外活動等等,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哪怕十分鐘。

2、多一些肢體接觸

肢體接觸是我們表達愛最直接的一種方法之一,家長平時可以經常性的擁抱一下寶寶、親吻、愛撫寶寶,並且堅定的告訴寶寶爸爸媽媽愛你。這種身體的接觸和愛的的表達,會日積月累的給寶寶安全感,讓寶寶健康自信成長。

3、拓展社交能力

除了父母的陪伴,同齡人的交流和陪伴對于孩子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平時可以帶孩子多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多認識一些小夥伴,這樣既能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讓孩子從「戀物」情緒中轉移出來。

戀物其實歸根究底是孩子需要父母關注和關愛的訊號,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家長能夠給予足夠的陪伴和關愛,孩子自然也就不需要把情感寄託在其他物體身上了。

關于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