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不能「以暴制暴」,孫儷講出7年育兒經:講道理沒用,這三招才讓孩子乖乖聽話
2021/06/10

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在媽媽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大多數都會學習到一些媽媽的習慣,從而或多或少的會對他們的人生有一些影響。

面對寶寶的撒潑打滾發脾氣的蠻橫做法,許多父母都表示無能為力,打又捨不得,不打又鬧騰,真的是沒有一點辦法。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段是視訊讓每個媽媽看得心口發悶,不禁發問:「父母有這樣的孩子真的是太痛苦了。」

視訊開始出現了一個叫志昕的小男孩,聲嘶力竭地哭泣,邊哭邊摔東西,掀翻了客廳的茶几,拿著塑膠凳子狠狠地砸媽媽,在家裡暴走,走到哪摔到哪兒。之後家裡一片狼藉,而媽媽只能無助地站在一旁。

終於節目的育兒師忍不住了,一把抓住孩子嚴肅地批評他的不對,可是孩子仰著脖子痛苦,嘶喊聲刺得耳膜疼,用自己的頭狠狠地撞育兒師的臉,拽著育兒師的頭髮往下扯,由於孩子情緒過於激動只能採取「淘氣椅」。

「淘氣椅」育兒法是指向針對情緒不穩定的孩子,強行讓他坐在椅子上5分鐘,期間離開不聽話都要重新計時,待孩子冷靜後再教育。

志昕足足用了30分鐘才完成了這5分鐘的淘氣椅,安靜後的孩子頭發都濕透了,剛才的哭鬧用盡了他的全部力氣,現在像個泄了氣的皮球,育兒師讓他主動抱媽媽,他依偎在媽媽懷裡,聽著媽媽的教育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節目中育兒師告誡媽媽:當孩子耍脾氣時,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要置身事外,他的暴躁、自殘都是想引起媽媽心疼,抱一抱去接納他的情緒再講道理,比任何方法都有效。

孫儷曾經在社交平臺發佈自己7年的育兒經驗,原來明星育兒跟普通人一樣也會有「吼叫式教育」,但是孫儷提醒自己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納孩子的情緒,等孩子情緒品味後再講道理更容易被接受。

許多媽媽感到後怕的是,隨著對孩子的管理越來越多,自己的嗓門也越來越大,以至於深陷在「以暴制暴」的迴圈中。即使自己越來越像「潑婦」,孩子卻越吼越不聽話。

面對孩子發脾氣,媽媽到底該怎麼做呢?下麵三招教你讓娃乖乖聽話:

1)學會克制怒火,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博士: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千萬不要阻止,發脾氣本身無害,阻止發脾氣才真正有害。

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中存在控制和調節情緒的結構,而這個結構直到25歲才發育完整。

孩子本身控制情緒的能力有限,父母要讓孩子合理釋放情緒,不要暴力打罵阻止孩子的情緒發洩,壓制自己的怒火,畢竟他還是個孩子,適當地抱一抱他,告訴寶寶:「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媽媽理解你」,緩解孩子緊張焦慮的情緒,讓孩子慢慢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孩子情緒穩定後,表明父母的立場

孩子情緒剛剛平穩時,會產生對父母的愧疚,這個時候也是說教的最好時機。

父母可以採用適當的方式表明立場,比如他想要一個玩具,但是那個玩具很貴超出預期,你可以告訴他:

「我知道你想要,但是這個東西現在不能買,如果你能做到一些事媽媽可以獎勵給你」。

面對孩子的索求,父母一定要表明立場,孩子看到你搖擺不定的態度,就會採取自己的方式要脅你滿足他。

3)觀察孩子情緒點,提前轉移壞情緒

每個孩子脾氣性格都不同,情緒爆發點也不同,父母一定要提前觀察孩子的情緒邊界,在他爆發前轉移注意力,避免家庭矛盾的產生。

比如你要去超市,孩子也想跟著去,而你知道他想去買糖,又不想讓他吃太多糖,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想買糖,也可以帶你去,但是只能買一點點,如果你遵守約定我就可以帶你去」。

通過這樣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情緒不會發生較大的浮動,避免矛盾的產生。

為了讓孩子能在未來少走彎路,成為成功人士,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一定要理解和包容他們的一些小過錯,但過度的包容就會造成溺愛,這樣會對他們的成長帶來壞的影響,家長們應該把握好這當中的「度」,從而家孩子們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