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不要催孩子長大
2021/01/05

為人父母都希望教育出來的孩子勇敢、堅強、自信,未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要認識和接納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完整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成長規律和節奏。忽略這一點,強迫孩子成長為父母期待的樣子,結果可能事與願違。

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

帶娃路上,記得給足孩子耐心和信心,不要催孩子長大。——Wendy媽

孩子3歲前,家長千萬不要逼孩子做這4件事。

01逼孩子成為強者,他只會變得更弱

三歲是孩子與人交往的視窗期,孩子與孩子相處,常常會出現一些小矛盾。上一秒玩得好好的,下一刻,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哼!我不跟你做朋友了,不跟你玩了!」

理由五花八門,或者是因為不小心被搶玩具,或者是因為有了不同的意見,又或者對方破壞了自己的作品等等。

看到孩子受委屈,家長怎麼做?

上前就幫孩子理論,還是逼著孩子用強悍的手段做自衛?

事實上,只要孩子有交往,就一定會有衝突,這正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寶貴機會。

但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過度保護,沒有交往經歷,永遠也學不會如何與群體相處。

而如果,你只是逼孩子用攻擊性的行為進行自衛,那麼這樣的孩子,也會在人群裡令人反感。

孩子3歲以前,家長要做的是:

1、教給孩子面對具體情況可以採取的處理技巧,比如小朋友之間鬧矛盾,教孩子可以輪流玩玩具,或者交換玩具,又或者學會拒絕,學會表達自己的要求和不滿。

把處理方式對應在實際情境裡去教導孩子,能夠讓孩子明白:遇到什麼情況,該用什麼方法去處理,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2、家長不要過度關注孩子之間的交往,只要不涉及到孩子的人身安全問題,那麼靜觀其變,讓孩子用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去解決與小朋友之間的問題。

你會發現,孩子也有自己的處理方式,那是他們在不斷探索與世界相處的規則。

這種學習能力,不是父母講多少道理,就可以學會的。

02、逼孩子堅強、不許哭

很多成年人見不得孩子流眼淚,有時候是捨不得,有時候是憤怒。

因為哭泣也被視為軟弱的標誌,特別是對男孩子,父母尤其嚴苛:「男子漢要堅強,不能哭。」

曾經在某論壇看到一位年輕爸爸分享故事:

小時候手被割破了,哭得上氣不接不氣,父母到處找創口貼,處理好傷口,看到他還在哭,爸爸說:「至於嗎?這麼點小傷!男孩子流血不流淚!」

媽媽也幫腔:「是啊, 男孩子還哭,不覺得丟人嗎!」

那時候他也不過才6、7歲,無非因為他是男孩兒,連哭泣的權利都被剝離。

這種刻板印象的教育下,他學會了儘量隱藏的自己脆弱情緒,長大後在婚姻家庭中面對于妻子和孩子的情緒化,他也很難處理好。

美國傑出的兒童心理學家在《男孩不該走的路》書中寫道:

傳統文化對男性的刻板觀念,阻止了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也妨礙了男孩的情感發展。

這種錯誤的情感教育,使男孩們遠離了健康的溝通、情感的認知及表達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哭都是非常正常的,他們往往無法通過精准的詞彙詮釋自己的感受,哭就是很好的表達方式。

當你難過想哭的時候,你肯定也不希望最愛的人沖著自己吼:「不許哭!」這只能加重你的羞愧感。

孩子也是一樣,哭的時候,他們期待父母的擁抱和接納,而不是呵斥。

03、別逼孩子認錯

兒子上幼稚園的時候,有一次去接他,我遇見了一個犯錯被叫家長的孩子。

媽媽厲聲對著孩子呵斥:你認不認錯?跟老師道歉,聽到沒有?

一開始,男孩與媽媽僵持著,不開口;氣急的媽媽隨後抽出老師講臺上的小尺子,「【啪☆啪】啪」在孩子小手心上打了3下。

小手被打得紅通通的,孩子當即也「哇」一聲哭了出來。

「說,以後還敢不敢?」

母親依然嚴厲地呵斥著孩子,小男孩抹著鼻涕眼淚求饒:「以後再也不敢了,我錯了!」

原來這個小男孩有些調皮,總喜歡破壞教室內外的各種玩具。老師批評過好幾次,可他一直沒當回事。

這一次,老師忍不住便向媽媽「告了狀」,於是也就有了剛才發生的一幕。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媽[媽.逼]著他當眾認錯。

美國心理治療師Jenise Harmon說:若孩子不是主動道歉,這樣的認錯就沒有意義。

心理學也指出:孩子在六歲以前,不能很好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也很難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了傷害。

家長逼孩子認錯,往往也是孩子迫于家長威嚴,但其實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真正錯在哪裡。

如果還有下一次,同樣的錯誤,可能會再次發生。

04、逼孩子外向

我們社區裡小孩兒一起玩。其中有個內向的男孩,每次出來玩都被媽媽催:

這幾年下來,在媽媽「內向、不合群」的數落下,男孩的交際能力非但沒進步,反而說話開始結結巴巴了。

我們一味地吹捧外向,其實是犯了嚴重的錯誤。

內向只是性格的一種,不等於膽小、懦弱,只是孩子更注重自我內心的感受罷了。

其實,內向孩子的洞察力、理解力和創造力更優秀。 過多的社交和熱鬧,對他們反而是一種消耗。

05、

逼孩子分房睡

有一次,兒子說害怕,非要跟父母一起睡,又被閨蜜訓斥了一頓,生拉硬拽地將他拖回去。

結果,兒子竟用打火機點著紙,引燃了窗簾,幸虧被及時發現。

孩子哭著說:媽媽,房間裡有只大怪獸,我害怕,書裡說用火可以把它嚇跑……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時,分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Wendy媽有話說:

在孩子翅膀還未長硬時,千萬別急著逼他飛翔。

養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不能催,不能逼,不能吼。

因為那個小小的孩子,已經流著汗、喘著氣,盡力跟上我們的腳步了。

此時不妨停下來等一等,在等待的間歇,感受一下花的香、蟲的鳴、微風的溫柔,以及相伴的美好。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