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被打的和從沒被父母打過的娃,誰更有出息?答案跟你想的不同
2022/02/27

我經常會聽到一些粉絲媽媽的抱怨,現在的孩子可真是不好管。我們小時候,家長只管我們吃飽飯,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父母可以輕鬆地同時帶好幾個孩子,而且孩子只要犯錯,挨父母的打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吃不到好飯,穿不起貴衣服,犯錯就會挨打,奇怪的是我們都健健康康地長大了,而且還都很健康。

現在,一對父母大多數隻生育一個孩子,最多也不過兩個孩子。這孩子吃喝穿戴都比我們提高了不知道幾個檔次,可是他們 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不如父輩堅強。你現在還敢動不動就打孩子嗎?你不打他,孩子都容易有抑鬱、自閉等等心理問題的出現,哪裡還敢打?

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一條千年不變的真理。經常挨打的娃和從未挨過打的娃相比,將來誰更有出息?我覺得當然是後者。時代的變遷,它不適應我們現代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

如果你還在經常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他和別人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經常挨打的孩子,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而從未被父母打過的孩子更自信。

我們都會害怕失敗,有的人可以克服這樣的害怕心理,敢于去嘗試,獲得成功也增強了自信心。可是有的孩子,父母經常用打罵懲罰他的失誤,孩子不敢挑戰,總是在問題面前退縮、逃避,沒有成功的體驗,總是認為自己做不到,孩子心理脆弱,形成膽小自卑的性格。

從未挨打的孩子,在面對的問題更勇敢,即使失敗了也不用害怕父母會打罵他,他敢于挑戰新鮮事物,心理更強大。不言而喻,這樣的孩子在今後的社會更容易有出息,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經常被打的孩子性格暴躁,人際關係緊張;但沒被打過的孩子,性格更好、朋友更多

在幼稚園裡、小學裡,有一部分孩子經常會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而且,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比較簡單粗暴,比如,罵人、動手推人、打人的現象都有。有的家長在被老師叫家長的時候,一邊道歉,一邊說孩子:「看我回去不好好收拾你!」

父母經常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也在學習和模仿。當他和其他小朋友產生意見分歧或者是矛盾誤會的時候,也會情緒暴躁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是 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孩子如果脾氣性格是這樣的,很難在集體裡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情商低對以後的發展也會有影響。

而沒被打過的孩子,會學著父母為人處事的態度,即使別人惹怒了自己,他們也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會好好跟人溝通,不會暴躁地打人,情商會更高一些。 情商高的孩子,今後人際關係更好, 更容易有出息

從以上這些區別,家長就能看出現在再用「打孩子」來教育孩子真的不合適了。

那麼,既然不能打,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孩子才愛聽呢?以下方法,請大家收藏好!

父母要善于聆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和孩子溝通,最大的缺點就是自己說得多,不願意聽孩子說。我們要善于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他進行有效的溝通。

和孩子溝通交流,態度要誠懇、尊重。

父母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態度。如果爸爸媽媽總是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和孩子說話,孩子就會有畏懼或者厭煩的感覺,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也會比較差。我們對待孩子如果可以像朋友一樣,溝通交流起來就會簡單容易很多的。

表達語言要準確、精煉。

孩子最討厭的溝通方式就是父母不停地嘮叨,媽媽說了很多遍,孩子一句也沒有聽進去,還可能會很反感,所以,我們要引以為戒。

和孩子想要說什麼,用精煉的、準確的語言表達清楚就可以了,不用重復很多遍,變成囉嗦就不好了。

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

孩子是很會聽話的,父母的表達語氣、神情態度,他們都非常會揣摩。所以,如果爸爸媽媽掌握了說話的技巧,孩子管理起來就會非常順利。比如,爸爸媽媽讓孩子幫忙做一件事情,可以稱呼他:「小男子漢,你來幫媽媽晾衣服吧!」也許,孩子就會非常樂意效勞,語言是一門溝通的藝術。

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早就過時了,孩子應該怎麼教育,父母還需要多努力學習。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