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時要「逼」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這是父母的責任
2020/12/21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 高顏值的媽媽 ,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 獅獅媽 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 獅獅媽 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 獅獅媽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想學就不學,家長該怎麼辦?

前兩天,送獅獅去書法班的時候,在社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她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孩子哭著掙扎:「我不想學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

媽媽怒吼著:「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給我去!」

最終,孩子還是拗不過媽媽,上了車,去學舞蹈。

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

當孩子皺著眉頭跟我們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又該如何應答?

01

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這是一位元家長分享的真實事例:

魯尼7歲時上小學一年級。

小傢伙一開始很興奮,特別喜歡去學校上課。可上了兩月後,開始不耐煩了。

一天晚上,他終於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去上課!」

「為什麼啊?」

「我不喜歡上課和寫作業,簡直太無聊了!」

對孩子的這種反應,我早有預料,於是安慰兩句,然後堅定地告訴他:「今天必須得上!上學、學習知識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不能因為困難、麻煩就不去,媽媽會陪著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繼續鬧,然後感歎道:「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子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

我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

「學習知識也可以在家裡學,為什麼非要去學校?」

對孩子這樣一問我告訴他:「學校不僅能學習知識還教會你怎麼和去他同學友好相處,這是在家裡學不到的。」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曾告訴自己: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凡事跟他商量,絕不逼他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

然而,有了孩子之後,我的想法漸漸變了。

我發現, 父母絕對不可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尤其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逼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在學習上。

02

不喜歡就不做,那還要父母做什麼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父母學會了「尊重」孩子,孩子不喜歡的就可以不學。而且在那些「快樂教育」心靈雞湯的灌輸下,我們學會了還給孩子自由。

然而孩子不喜歡的事情多了去了,難道一條都不做嗎?

家長必讀講堂「正面管教」金小古老師曾經說過,孩子說自己不喜歡,基本都來自這樣的幾點原因: 耽誤他玩;不自由要被管制;費腦力或者體力;對未知事物的膽怯。

除卻最後一點來說,孩子的不喜歡都來自人天生的惰性,都想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因為這樣的原因,就不讓孩子去接觸去嘗試,其實無意中已經給孩子埋下了懶惰的種子。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不需要父母督促,就能發自內心的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就算是有,也堅持不了很長時間,沒有父母的嚴厲管束、軟硬兼施,就沒有孩子的堅韌的品性,更難有成績可言。

小孩子會任性,但是大人不可以放棄督促的責任。

不去嘗試、隨意放棄,孩子就難以體會到成就感,動力不足,沒有動力,就更不想努力,於是陷入惡性循環的死結。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但那並不意味著什麼都讓孩子做決定,因為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見識和能力。

在孩子還沒有能力做決定的時候,如果什麼都聽孩子的,那還要父母幹什麼?

03

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關於這種能力,羅振宇在《邏輯思維》裡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

人性都是喜歡即時回饋的,孩子愛玩遊戲也是這個原因。但是如果孩子將來要做成一件事,就必須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就是能夠忍得住,在不能馬上看到具體成果的前提下,還能付出努力,堅持行動。

沒事的時候,陪孩子一起栽花種草吧,今天澆澆水,明天澆澆水,表面上什麼變化都沒有。

但是,總有一天,孩子發現自己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

花開的那個瞬間,孩子就會明白,不能馬上看到成果的努力,其實能帶來更大的驚喜。

獅獅媽有話說:

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寶貝。很多時候父母可能會過度保護孩子,導致孩子抗挫折能力特別差。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就會容易放棄。所以,要想孩子學會堅持,還必須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力。

很多父母經常因為孩子的一句:我不喜歡了,任由孩子放棄。可是,不喜歡的事那麼多,能不能都不做呢——不喜歡做作業就交白卷?不喜歡上課就睡懶覺?不喜歡長大就真能不長大嗎?答案顯然是不能。

所以,凡事不能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一位美國教育專家也曾表示: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堅持不一定成功,但不堅持一定不會成功。

為了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父母都應該努力教會孩子堅持。

我是獅獅媽,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獅獅,獅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