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傷透腦筋?從「他律」到「自律」,父母要學會這4步
2021/03/22

經常有父母私信我說,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總是在假期最後一天才開始趕工;早上起來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吃飯洗漱還是磨磨唧唧的,令人發愁。

其實這就是孩子不夠自律的體現: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體會到自律帶來的愉悅感,時間長了,就習慣了懶散和拖延。

自律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美國心理科學學會發表過一個調研報告,其中顯示一個孩子是否自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在校成績和被熱門高校錄取的概率。

而自律的孩子在生活中一眼就能看出來,我認識一個孩子,他每天在往返的公車上背單詞和公式,讀初三的他隨身帶著一個日記本,裡面都是他自己安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學習運動休閒時間,安排的井然有序。他說自己這樣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如果哪天沒有完成,就會渾身難受,玩的都不盡興。

自律的孩子,永遠分得清要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他們會首先完成必須要做的事,才會去做想做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只差在了這個自律上面,而自律其實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1、給孩子足夠的自尊,和充分的學習自主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乏會看到有這樣的父母,當孩子不好好學習時,他們會用一種「道德綁架式、內疚式」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以此來讓孩子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學習上。

當孩子沒有認真寫作業時就會大吼大叫,訓斥孩子,然而父母這樣的行為無疑不是在將孩子的自尊一次又一次的拉低,最終直至孩子自己對自己都喪失了信心,於是便開始破罐子破摔。

有的父母則是過分干預孩子的學習生活,孩子完全像一個被操控的木偶,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什麼事情都缺乏自己的思考,一切只憑父母的指令行事。

當孩子沒有了父母的幫助和監督,就會變得無所適從,一下子找不到了方向,也就更加談不上自律了。想要孩子自律起來,家長要做的就是把學習上的自主權還給孩子,引導他思考和執行。

2、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積極自律,做事要專心致志,做事不拖拉;同時也要和孩子一起學習,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充實自己,當孩子看到父母都專注于學習時,他們也會跟著一起改變。

3、説明孩子認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

很多孩子沒有時間的概念,這也是他們不夠自律的原因。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在規定的時間做完規定的事。

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時間表,讓孩子嘗試著用這份計畫表去完成自己的任務。等到孩子能夠按照計畫表獨立完成任務後,再讓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計畫表,讓他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

4、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有了愛好以後,他就會願意主動的去完成這件事。

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主動去瞭解、汲取相關知識,在培養興趣的過程中收穫快樂,提升專注力,自律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逼迫孩子好好學習,不如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每一個孩子都不是天生學會自律的,家長的引導和培養非常重要。

而培養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需要時間來鍛煉自己的自律能力,更需要時間來培養這個習慣。這就需要父母多一點耐心,希望每位孩子都能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受益終身。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