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長大後會被同齡人狠狠地踩在腳下!中的趕緊改
2020/10/22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因為生理和心理發育還不成熟,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我們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致命弱點!

兒童時期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最容易養成壞習慣!孩子自私、叛逆、磨蹭、暴躁、不合群等負面人格的滋長,就是家長在這一時期對不良行為習慣沒有及時糾正造成的。特別是平時的壞習慣,如果不注意,遲早有一天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大禍。毫不誇張的說,壞習慣毀人一生!

1

重度沉迷手機遊戲

孩子過度的迷戀手機,一方面對孩子的視力有影響,總低頭對頸椎會有損傷,影響脊柱發育;另一方面,孩子容易沉迷網路世界,性格會變得很暴躁,孤僻,容易衝動。

有統計顯示, 經常參加游泳、打球等健康活動的孩子,沉迷手機的概率比較低。所以,讓孩子擺脫手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趁孩子有空余時間的時候,給孩子報幾個孩子喜歡的興趣班,培養孩子一些健康的愛好。

如果爸爸媽媽沒有限制過孩子玩手機,最好不要一上來就沒收孩子手機,這樣容易激化孩子情緒,一定要循序漸進。

2

要脅父母

很多孩子一上幼稚園以後,就開始學會了與父母講條件:

"媽媽,我要是得了小星星,你就給我買個玩具吧?"

"媽媽,我要是跑步第一名,你給我買個霜淇淋吧?"

這其實也不算是壞事,起碼孩子知道要靠自己努力才可以得到很多東西。

但是 有些孩子想要一樣東西之前,首先不是想自己要努力,而是動不動就耍脾氣,威脅自己的爸爸媽媽:

"不讓我看電視我就把玩具弄得亂七八糟!"

"不讓我出去玩,我就把你手機摔了!"

……

這已經算是一種"強盜邏輯"了,不跟你講道理,你必須滿足我。

如果孩子用慣了這種手段,一旦嘗到一點點甜頭,就會開始更加放肆,這時你的教育就不再管用了,他不會聽了。

所以,如果你們家的孩子有一點這樣的苗頭,那麼你最好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時太輕易就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是不是自己也習慣了用物質誘惑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3

使喚爺爺奶奶

我女兒班裡很多小朋友,平時都是爺爺奶奶接送的,每天上學路上放學路上,都會聽見孩子對爺爺奶奶吆五喝六:

"奶奶你怎麼不早叫我?都快遲到了!"

"爺爺,你怎麼沒給我拿水杯啊?你是老糊塗了嗎?"

養孩子都是隔代親,所以一般老人不會對小孩子動粗,對孩子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順,這也就使得孩子的驕縱不斷膨脹,覺得自己使喚爺爺奶奶都是應該的。

這樣的孩子目無尊長,對長輩毫無敬畏心可言,大了會更加難管教。

4

對外人發脾氣

從孩子會說"我"開始,"自我意識"就已經開始慢慢建立起來了,並且長大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看見想吃的就要,看見想玩的就伸手搶,不管那些是不是自己的。一旦得不到,就開始發脾氣,大吵大鬧。

雖然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有點任性,但是大多都是"窩裡橫",出門以後還是很有禮貌很規矩的。

但是 如果你的孩子對外人也是肆無忌憚發脾氣,那麼你就要注意了,這表示孩子的自我中心過於膨脹了,父母也要反思是不是平時對於孩子太過縱容了。

5

從來不幫忙做家務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眼裡根本看不見活,明明書散落一地,都不知道要收拾一下,自己襪子攢了一堆,也要等著媽媽去洗……

父母們要知道,做家務可是培養孩子參與感和責任感的重要方式。

一個孩子只有學會了分擔家務,建立起對家庭的參與感,才會慢慢意識到自己真的是家庭一員,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變得聽話懂事,有責任感。

寵愛一個孩子真的很簡單,可是要把孩子培養的懂事有責任心,父母真的需要再好好學習反思。

獅獅媽有話說

良好的習慣是美好人生的開始。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學習知識重要得多。

孩子的每一個習慣裡,都隱藏著我們的影子。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正確努力。願我們,在竭盡全力愛孩子的同時,也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方向。

願我們的孩子,都擁有一個美麗圓滿的人生。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