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笨的教育就是給孩子講道理!想讓孩子少走彎路?先理解後回應
2021/12/15

做父母的最容易踩得一個坑就是父母 希望孩子少走彎路,所以常常以過來人的身份引導和教育孩子。

但事實表明父母的 道理和建議往往會讓孩子反感,甚至抗拒。沒有一個孩子喜歡父母的喋喋不休,願意接受父母的說教,更不會喜歡父母的批評指責。而當父母的卻認識不到這個問題,總是一遍又一遍的說,孩子就一次次的抗拒、逃避,父母就有了更多的抱怨和自責,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差。

首先我們要知道 溝通的意義在于對方的回應。所以在給孩子建議之前一定要先做回應。

如何回應孩子?

第一,回應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處于負面情緒中,任何道理和建議他都是聽不進去的,所以在這個時候首先我們要回應孩子的情緒, 觀察孩子的表情、語言和動作,去理解、感受並回應孩子的情緒。

比如孩子回家說自己在學校被欺負了,他開始哭鬧、發脾氣,或者有的孩子就是一言不發的坐在那。有的家長就會說:「行了行了!你哭鼻子有用嗎!趕緊寫作業去!他咋不欺負別人呢!你跟人家好好說嘛!」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只會更加煩躁、對抗。那如果我們學會看到、感受並回應孩子的情緒,孩子的表現就會不一樣。我們可以這樣說:

「媽媽看到你好像有點難過,怎麼了?」孩子的情緒感受被看到了,而且爸爸媽媽沒有指責抱怨而是心平氣和的願意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他就願意去跟你溝通。

「同學冤枉你了,這確實很讓人難過。媽媽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可以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經歷,這樣的話語孩子就感受到我的情緒是被理解的。

「那你有沒有什麼辦法呢?」引導孩子思考,然後給孩子一些建議,帶著孩子走出情緒去面對問題。

孩子傷心,難過,憤怒時,他最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理解,而不是一堆大道理、意見甚至是指責。當我們理解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就能獲得面對現實的力量。

第二,回應孩子表現好的地方和做到的部分

先看到並且及時肯定孩子已經做到的地方和做的好的地方,再給孩子建議。

比如父母發現孩子作業寫得是龍飛鳳舞,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先去看到孩子做到的地方:「媽媽看到你今天作業完成的效率很高啊!如果字寫的更漂亮那就更好了。」

第三,回應孩子的真實想法。

就比如孩子撒謊他是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還是尋求父母的關注?父母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抓住問題的重點,消除孩子的困擾讓他安心

再比如很多二胎家庭都會出現的自從有了老二,老大越來越不聽話,經常發脾氣,甚至對弟弟妹妹還拳打腳踢的,沒個好態度。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洞察孩子內心的需求,他是在擔心爸爸媽媽都喜歡弟弟妹妹而不喜歡自己了,他是渴望父母對他也多一些關心和照顧。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回應孩子真實想表達的意思,媽媽可以抱抱孩子對他說:「你是不是擔心媽媽愛弟弟比愛你更多呀?媽媽愛你,也愛弟弟。在你小的時候,媽媽也是每天這樣抱著你的。」

父母良好的回應會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被重視的。他才會平靜下來。 只有孩子平靜下來了,他才願意跟我們溝通,才能聽到我們的建議。

那父母要如何給孩子建議才能讓他接受呢?

比如說孩子因為學習成績討厭學習。這時候,有的父母可能會說:「你都沒努力,怎麼知道不行?」「爸媽相信你,只要你努力一定會趕上的。」

首先我們 不要急于去否定孩子,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真的不行,自暴自棄,再想去提升改變就更難了。

其次,「努力」太寬泛了,孩子不知道怎麼努力,努力的標準是什麼,他是無從下手的。

最後,要知道努力也不一定有回報的,孩子沒有學習的方法,他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可得到的結果卻不如別人,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當孩子向父母表達一些破壞性的想法的時候,一定是 「先順後帶」,先理解他的想法,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學習確實很不容易,爸爸媽媽小時候也一樣的。

然後再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向、換位思考,重新思考因果關係等方法來幫助孩子改變他的破壞性想法。

轉移注意力的方向。就比如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問孩子。所有的科目你的不喜歡嗎?那你最喜歡哪一科呢?哪科對你來說是最容易的呢?這就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不喜歡 轉移到喜歡的科目上,讓孩子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增加孩子的信心。

換位思考。你覺得你們班誰的學習好?他們是所有的科目都很厲害嗎?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做得好的當然也有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

最後 改變認知,重新思考因果關係,讓你不喜歡學習的原因是你沒有找到學習的好感覺。我們可以去觀察一下班級裡學習好的孩子跟你有什麼不一樣呢?

哦,他上課很認真,遇到問題問老師,寫作業有計劃,還會經常複習。哇,原來他只是比你多了一些小方法啊,那如果你用上這些方法,你覺得你可以學好嗎?

這時候孩子就會對自己增加了信心,孩子看到因為一些方法的不同,所以日積月累結果的不一樣。如果自己的改變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讓孩子不是我學不好,而是我還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能不能學得好,主導權在我自己。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