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愛出錯?試試這6招
2020/12/07

昨天獅獅媽看到一條留言:

其實很多家長都在說自己的孩子很粗心,容易出錯,特別是平時作業、考試時簡單的題目最容易出錯,複雜的題目又往往能做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來說,「粗心」有以下幾種情況: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 「我太粗心了」

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孩子為什麼會粗心

①  注意力不集中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把注意力比喻為「一座門",凡是外界進人心靈的東西都要通過它。如果這座門沒有開啟或半開半閉,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注意力指標有三個方面: 指向性、集中性和轉移性。

指向性是指某一時刻人的心理活動或意識選擇了特定的目標,而離開了其他目標。例如,老師講了一個笑話以後,接著講課,而指向性差的孩子還會想著老師講的那個笑話。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或意識在特定物件上的集中,即全神貫注。例如,有的孩子,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上課時窗外的鳥叫聲、走廊上的腳步聲、乃至操場上的踢球聲都能轉移他的注意力。

在家裡,門鈴聲、電話聲、說話聲統統都逃不過他的耳朵,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寫作業上。

②  粗心,因為孩子

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

上課的時候,一聽就會,但是一做就錯,總是在看到答案後恍然大悟。

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或者說有的時候他根本就沒有掌握。

原來在做題目時沒有真正理解題目的解法,只能跟著老師的思路把題目抄下來,沒有自己動手整理,導致自己覺得會做了。

在寫的作業的時候,看到題目時覺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過原題或類似的題目,但就是想不起來該怎麼做,越是回憶以前做過的類似題目越是沒有思路。

然後打開書本找知識點、或者直接看答案,等明白怎麼回事以後才大喊一聲,哇,原來是這樣的啊。

於是再做,發現還是不能獨立的把題目完整的做出來,於是再看答案,再做。

③  粗心,因為孩子

寫作業的習慣有問題

很多孩子寫作業不認真、不檢查、不喜歡打草稿、不肯寫步驟等,也都是習慣的問題。

還有書寫習慣等,也會導致一些粗心問題。

還有的孩子做題喜歡跳步驟,不但容易錯,還會導致按步得分時得不到前半部分應該能得到的分。

譬如說: 把3寫成了5,本來計算過程是對的,就因為寫錯一個數字導致答案全錯,一分都沒有。

還有的是看錯行,漏掉了中間關鍵字資訊,沒有正確的理解題意。

總之,就是不傻,但就是拿不到高分。

不過有些家長並不在意孩子馬虎、粗心的習慣,覺得能學懂就好。

但其實所有的壞習慣如果不及早糾正過來,長大了只會變本加厲,犯更大的錯誤,根本不可能隨著年齡消失。

④  思維能力問題造成的審題不明

思維定勢是由於先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它會使人按照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思考問題或解決問題。

思維定勢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有消極的一面,孩子在計算中思維定勢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在舊法則干擾新法則,而產生「積累性錯誤」。

當計算:420÷42=10,630÷63=10這些口算題後,一接著計算440—44時,由於思維定勢孩子往往會把減法錯算成除法,即:440÷44=10。

再如,整數加法的法則是「數位對齊,個位算起」。孩子在計算小數加法時卻將末位對齊。

還有思維單一,逆向思維能力弱,在做文字題的時候,45除以5加上21乘以6的積和是多少?會列算式:45÷5+21×6,但是如果給孩子式子,讓他反過來列成文字題時,就會遇到困難。

還有的孩子,題目都理解,但在閱讀的時候,一掃而過,沒有按照題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性理解去做,沒有發現題意中一些細節,比如,「除」和「除以";路程應用題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結果造成了偏差。

避免兒童急躁與粗心的教育建議

做事急躁不安,只求速度快,作業與聽課馬虎,也會影響學業進步。急躁、粗心大意是學習的大敵,輕者學習進步慢,重者造成有學業問題。

避免急躁與粗心的具體訓練方法包括:

第一,集中注意力。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心」是可以「二用」的,這叫作注意的分配,例如,教師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聽講的情況;學生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等,都是:「一心二用"的例證。

但是,注意的分配是有條件的,即同時進行的兩種活動中,其中必須有一種是十分熟練的。而且,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之間的關係也很重要。如果它們之間毫無關係,則同時進行這些活動是有困難的。

因此,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學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的家長,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學習,都把電視機開著,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將,這些做法都會造成對兒童的干擾,使他們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久而久之,兒童便開始毛毛躁躁,養成「一心二用」的壞習慣。

因此,家長應該在兒童學習時給他們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第二,加強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在學習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問題很容易,按理是絕對不應該出差錯的,粗心的人還是出差錯了;反之,有些事情比較難,按理說出差錯的可能性較大,但粗心的人這時反而不出差錯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的現象呢?這是因為 當人們面對較難的問題時,心理上會比較重視,造成大腦思緒不易受到干擾,因而不易出現差錯;反之,對較容易的問題心理上不太重視,思緒容易受干擾,因而較易出現差錯。

所以,重視任何問題,就不會馬虎隨便,掉以輕心,而且也能自覺地克服分心現象,從而有助於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第三,保持適度緊張情緒。

我們常有這樣的現象:每當進人考場時常暗示自己細心點,可是由於心情緊張,卻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如:填錯答案、看錯題目要求、忘做了某些題目等。

其實,這種粗心純粹是由情緒緊張所造成的。

心理學家Yerkes and Donder(1908)研究顯示,智力操作效率與情緒緊張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倒U型曲線關係。當情緒過分緊張,或毫不緊張時,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 當情緒在中等強度的緊張狀態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

因此,保持適度的緊張情緒,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第四,培養細心的好習慣。

不管是考試或平時的練習,我們都應該有意識地堅持高標準、嚴格要求、做事講究條理,做完之後要認真核對、驗算、檢查。如果我們長期這樣,就會「習慣成自然」。

第五, 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細活兒」。

如寫毛筆字,縫紐扣、盤腿打坐、圖形仿畫、剪圓圈、夾花生、串珠子、漢字、字母混合識別、對牆打乒乓球、穿針引線、金雞獨立、算二十四點等,這些都能改變孩子急躁的心理,鍛煉他的細心程度。

第六, 告別橡皮。

橡皮是造成馬虎的罪魁禍首,孩子做錯題一擦了之,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一種不良習慣,家長應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錯了打上「×」,這就會提醒孩子認真一點。想好了再落筆,爭取一遍做好。

獅獅媽有話說:

孩子粗心並不可怕,這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家長朋友們只要耐心對待,就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的更棒!如果有好的建議,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