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學打游戲,媽媽無奈陪讀!早容忍孩子走一段彎路是種智慧
2022/07/26

偶然看到一個大學陪讀媽媽倒苦水,很震驚。一直以為孩子在18歲前需要父母的陪伴、引導和督促,18歲后,就可以自我約束了。沒想到,孩子上大學了,父母還要陪讀。

媽媽陪讀的理由并沒有特別之處,是很多小學、中學家長痛心疾首的事情:

孩子從小管得很嚴,一直學習優異,順利考上985。但是孩子上了大學之后,就像變了一個人,開始沉迷網絡、曠課、不寫作業,掛科嚴重,有被降級和退學的風險。

我以為這是很罕見的例子,但是這位媽媽的一席話,引來3萬多點贊,3000多條評論,共鳴者甚多,有不少家長吐槽孩子面臨同樣的窘境。

這樣的現象居然很普遍,值得我們深思和重視啊!小學陪讀、中學陪讀、大學陪讀,那孩子上班怎麼辦?什麼時候是個頭?

北大媽媽梅拾瓔在《喚醒孩子的內驅力》中寫道:智慧的父母,往往都會容忍孩子走一段彎路。彎路不可避免。人只有遵循規律,循序漸進地成長,每一步都經歷磨難、不斷反饋、自我糾正,才能在緩慢的變革中,穩穩地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可以這樣說,如果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減少嚴密控制,給他一些空間,允許他走一點彎路,學會自我管理,孩子不至于在成年后還需要父母的管理。

孩子經歷過才會發自內心的成長

梅拾瓔的兒子錢小能也迷戀過游戲,媽媽教育過他,他不聽,媽媽索性就讓他去經歷。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錢小能居然自動卸載了游戲,表示玩游戲沒意思。

又過了幾天,錢小能又開始玩游戲,這次媽媽特別淡定,認為孩子已經知道游戲是怎麼回事,不會再沉迷。

媽媽這般姿態也是有理由的,她并沒有放任不管,而是注意觀察他。錢小能成績不穩定,但是他自己知道差的時候努力趕上去。他貪玩,但是學習的時候也很拼,學習變成了不需要督促,自己就知道做的事情。

也就是說,孩子品嘗過游戲的滋味,和其他事情一對比,發現游戲并不是能給自己帶來永久樂趣的事情,所以自然就會停止。媽媽不插手,孩子反而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孩子走過一段彎路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兒子的一個同學,小學開始玩游戲,上國中的時候是班里的倒數第一名,到初二依然不喜歡學習。

父母當然很著急,也經常給他講游戲的壞處,幫他憧憬美好未來,但是并沒有特別激烈地沒收手機、電腦,因為父母擔心激怒他,以后更無法溝通。

這樣的狀態持續到初二復課前,復課以后,孩子就像開了掛一樣,忽然不打游戲了,簽名換成「我要考某高中」。成績蹭蹭地往上走,初二期末考到了班里的中上游,有實力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

初三一整年保持著比較好的上升勢頭,最后保險起見上了市里排名第二的高中,學習一直很努力,成為雞頭。

聽他媽媽說,孩子在家上網課那段時間,因為無暇管他,他跟瘋了一樣玩游戲,最后可能覺得玩過癮了,沒有什麼挑戰性,所以就開始學習了。

孩子醒悟就在一念之間,看似好像很突然,其實也跟父母、環境有關系。

父母努力工作,給他做出表率。父母雖然批評他的行為,但也給他自我改正的機會。周圍要好的同學都很努力、都要考重點高中,他也意識到不努力沒有好結果,所以就自我成長了。

孩子在挫折中才會認清生活的殘酷

26歲外賣小哥王威的故事想必大家有所耳聞。王威18歲高中畢業的時候,以590分的成績考入中國農業大學,但是他大學期間沉迷打游戲,荒廢學業,掛科嚴重,4年后他沒有畢業,而是收到了退學通知。

王威退學以后,想做一些喜歡的工作,但是因為沒有學歷,沒有技能,沒有資格被錄用。他只能去做一些對學歷沒有要求的工作,搬運工、外賣員、電話客服、體力活等等。

經歷過社會磨礪、吃過一些苦頭之后,他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于是,決定重新回去大學聯考。有志向后,勤奮努力,只花了8個月時間備考,再次大學聯考時考了623分,被財經大學錄取。

這一次,他對未來的生活就有了清晰的規劃,在上大學之前繼續送外賣賺學費,上大學后做兼職掙生活費,還要發展興趣、提升技能。

王威在8年的大好青春時光里,體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終于明白自己該要什麼,該過怎樣的人生。時間雖然有點長,但自己摸爬滾打體會到人生真諦,自己會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相信,再讓他打游戲,他也堅決不會涉足。

這就是自己去體驗的價值所在。

寫在最后: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孩子在成長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彎路,如果我們每次都阻止他走彎路,孩子就體會不到生活的真正滋味。

孩子走彎路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心急火燎地把孩子拽回來,而是允許他試錯,讓他知道錯了會有怎樣的后果,感受這個后果給他帶來的煩惱,不斷反思自己,糾正自己,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

當然,父母也不是徹底放羊,撒手不管,讓孩子自我毀滅,而是給予孩子理解和尊重,觀察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孩子,讓孩子不至于犯大錯,最終走出泥淖,看到光亮。

孩子自我成長才有力量,被動成長只會迷茫。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