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若總喜歡做這5件事,孩子叛逆程度就會更高,中的趕緊改
2021/03/02

一、缺少有效的對話和溝通

面對孩子的叛逆,無法溝通,經常有家長無奈地問:「這孩子是怎麼了?」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經常和父母反著來,不僅僅因為到了青春期,而是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的教育中,積累了很多親子關係的矛盾。

孩子的叛逆不是朝夕之間,而是蓄謀已久。

我身邊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有的能平穩地度過青春期,有的每天和父母歇斯底里,造成這種局面反差的關鍵就出在親子關係上。

如果父母不調整溝通策略,繼續居高臨下對孩子指手畫腳,叛逆是必然的。

二、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任何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便我們是孩子的父母,也不應該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甚至想讓他們的思想和父母的思想統一化。

特別是父母身上表現出來一種個人主義思想的時候,從來沒有顧慮過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試想一下,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一個總是強迫自己去適應的人,你會以怎樣的方式去應對?想必一定不會乖乖的順從吧,那麼孩子內心的想法,其實也是一樣的。

三、父母喜歡把孩子進行攀比

你看隔壁家張阿姨的孩子,這次考試又考第1名,你看你呢?

怎麼這麼笨,下次再考倒數第一,你就別給我回來了。

都是去學書法,你看人家寫的字那麼好看,你再看看你的像話嘛?

這次考試再不考個第1名,真的太讓我丟臉了,你都對不起我給你交的輔導費。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對自家孩子說過上面的話呢?孩子長大之後內心的噩夢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聽到這句話,他都能想起父母當時訓斥他的面容。

實際上當孩子聽到這種話之後,他們一定是以一種較為無奈的狀態應對,如果父母長時間說類似的話語,就會讓他們有反叛的心理。

四、父母喜歡替孩子下決定

說了你明天穿這件衣服,你怎麼都不聽呢?

這周週末下雨,我們那也不去了,上周說的遊樂園有什麼好玩的?

明天去你外婆家,讓你朋友別來了。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總是以這種 「我吃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的話語來搪塞孩子,自己所說的話,孩子就應該聽從。

加之父母供養孩子長大,對他們有養育之恩,所以父母覺得自己替孩子做決定,孩子就必須服從。

看似是父母對於孩子行使的一種管理方式,但實際上,卻從另外一方面沒有給孩子決定的權利。

對孩子來說,這就是父母對於他本身的一種壓迫,而這種壓迫久了,必然就會有反抗,那麼孩子的叛逆就是他們去應對父母的方式。

五、缺少關心和陪伴

愛永遠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忽視和缺少陪伴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

《父母的覺醒》中提到過這樣的一個案例:

單身父親彼得曾同15歲的兒子安德魯有過一段極難相處的時光。

那段時間,安德魯的表現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症:疏遠父親,只喜歡同朋友出去晃蕩,上網聊天直到深夜,不做功課,功課不及格。彼得對此大為惱火,父子的關係陷入了失調狀態。

在安德魯更小的時候,他們的關係很親密;然而最近幾年,他們之間的交流只剩下了激烈的爭吵。父子二人為了家庭事務和安德魯的功課爭吵不休。安德魯經常謊稱功課都做完了,其實他連碰也沒碰過。

在一次衝突中,彼得怒不可遏,打了兒子的臉,並說自己後悔把他生出來。

這位父親的經歷是無數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曾遭遇過。

表面上看都是孩子的問題,但如果去瞭解這個家庭,會發現這位父親 長久以來都沒有傾聽過兒子的心聲,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沒有愛的連接,父親就只能看得到孩子在掙扎著逃出自己的掌控,看不到孩子的內心。

叛逆的孩子也是很無助的,他們想要尋求別人的關愛,如果在父母這裡得不到,就會跑去朋友那裡,很容易因為過度相信別人而受到蠱惑,引發一系列行為問題。

Wendy媽有話說:

與叛逆的孩子相處,他越叛逆,你越是要冷靜,如果你總是發飆,孩子會反抗地越厲害。

面對孩子的叛逆,請放下對家長權威的執著,不要認為叛逆是孩子在存心挑釁你,不尊重你,而應該把這種行為當成孩子的求助,當做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把自己當成是幫助孩子的角色,你才不會那麼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激怒。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