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在幼稚園拉粑粑?退休老園長告訴你原因,孩子身體不會說謊!
2020/11/17

你家孩子從幼稚園回來,第一件事是什麼?

毛毛媽表示,自己家孩子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吃東西也不是換東西,而是直奔廁所!好似把在幼稚園憋了一整天的便意都釋放出來了。

不只毛毛是這樣,許多寶媽都表示自家孩子也是,有便意也要憋著回家再解決,死活都不願意在幼稚園上廁所。

孩子白天不願意在幼稚園排便,家長自然十分擔心總憋著會不會對孩子身體不好。孩子願不願意在幼稚園排便,其實從中可以看出他在幼稚園過的究竟好不好。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在幼稚園上廁所?

環境改變不適應

我們在家裡上廁所的時候,都是教孩子關上門。一方面可以保護隱私,從小養成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太臭,污染家裡的空氣。但是很多幼稚園的廁所設置在教室裡,大概是為了安全起見,沒有設置房門,上廁所時,是開放式的,所有的老師和小朋友都能看到,這讓孩子感到不習慣。

幼稚園的廁所一般是蹲便,這樣更有利於衛生,防止病菌傳播。但是家裡的廁所一般是坐便器,孩子坐著上廁所習慣了,一下子改成蹲,無法適應。

另外,孩子從來不會蹲,腿部的力量也不夠,大便時間長,蹲得太久會感到很累,所以孩子寧願憋著也不願意在幼稚園大便。

幼稚園廁所的環境和家裡的自然也不同,因為使用頻繁,相對來說沒有家裡的條件好,孩子也不適應。

兒童心理學家說: 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情緒問題。

秩序敏感期的問題

有的孩子在家裡上廁所,本身可能需要大人提醒才會去。凝寶小時候就是這樣,奶奶總會告訴他「該上廁所了」,凝寶才意識到需要去廁所,並沒有自主大便的意識。

大人特別關心孩子,孩子大便時時間長,大人怕孩子無聊,還喜歡陪著、哄著,使孩子能夠愉快地大便。大人或者講故事,或者陪著說話,鼓勵孩子大便,孩子漸漸養成了有人陪才大便的習慣。

到了幼稚園,情況就不同了,沒有老師有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大便。一旦習慣被打破,孩子就無法適應。

1-4歲這個年齡,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一旦秩序被破壞,孩子會感到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

孩子精神不放鬆

孩子們性格各異,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表達,當需要大便的時候,不敢跟老師說。幼稚園為了便於管理,一般會集中時間組織孩子去廁所,萬一這個時候,孩子沒有便意,他自然不會大便。可是當孩子有便意的時候,老師沒有組織排隊,孩子就不知道怎麼跟老師表達自己的意思,或者不敢跟老師說自己要大便,所以就只好憋著了。

有的孩子在幼稚園也有過大便的經歷,但是大便後特別臭,氣味熏到了周圍的小朋友,孩子們天真無邪,有話直說,忍不住說「臭死了!」孩子聽了這話,感覺到受到羞辱。為了避免再被同學「嘲笑」,乾脆憋著不大便,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還有的孩子自己不會擦屁股,需要老師幫忙,如果老師沒有及時去,或者露出一點情緒,孩子也會敏銳地捕捉到,會感到被嫌棄。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人類發展的八大階段」中說:2-4歲是孩子自主性和羞怯疑慮相對發展的階段。

正因為如此,孩子在幼稚園精神不放鬆,所以就不願意在幼稚園大便。童書媽媽三川玲的女兒不願意在幼稚園大便,雖然幼稚園離家很近,還是把女兒轉到了離家30分鐘車程的另一家幼稚園,之後,女兒就願意在幼稚園大便了。三川玲認為孩子在幼稚園感到精神鬆弛,才會有安全感,才敢大便。

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該怎麼去幫助孩子?

1. 告訴孩子憋大小便的危害

孩子自身並不知道如果硬憋著大小便對身體的傷害,所以才會毫無忌憚的憋住,所以家長們要跟孩子講清楚,讓孩子明白,如果長期這樣下去會對身體有很不好的影響,很有可能會生病,生病是很痛苦的,要去看醫生還要打針,這樣孩子才會知道憋大小便是不正確的行為。

2. 鼓勵孩子

很多孩子因為不好意思所以不願意在學校上廁所,因此家長們可以慢慢地教會孩子如何放鬆地對待上廁所這件事情,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要上廁所,所以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會有洗手間,這些洗手間都是為了方便人們上廁所才建立的。

獅獅媽媽有話說

孩子拉粑粑,看似一件小事,實際上卻會對孩子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畢竟幼稚園是孩子習慣養成、心智啟蒙的重要階段;

問題的關鍵點也不在於,孩子到底在家裡還是幼稚園拉粑粑;如果孩子在家裡也能養成良好排便習慣、身體棒棒、心理也陽光,那麼我們父母也沒啥好擔憂的。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