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先育己!孩子身上這3個壞毛病,都能在你身上找到影子!
2020/11/13

尼采曾說,「孩子猶如一張純潔的白紙,他們的思想行為完全由環境和教育形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觀看《心理訪談》和相關報導及問卷調查顯示,當前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十分大,近年來孩子成長問題占家庭問題的比重呈現上升趨勢。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語言文字學習、心理思想態度、行為舉止習慣的養成都受到父母的薰陶和感染,其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平日裡所反映出的各種舉動,都來自于模仿父母。父母平日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如果孩子表現出不好的行為,那只能說明父母也曾經這樣做過。

這個時候,聰明的家長會反思孩子的行為,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做?而一般的家長就只會指責、埋怨孩子,覺得孩子不懂事,不乖巧。

家長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小問題,這些小問題可能暗示著你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大問題!

一、 孩子總是故意打攪你。

同事女兒優優今年三歲了,平時不愛玩手機,相比同齡的孩子整天吵著讓大人給手機玩,不玩就扔東西發脾氣,同事覺得優優已經算聽話的了。但是有一點讓我這同事特別疑惑,只要她拿出手機來玩,或者接個電話,優優總是要來纏著她要手機或者直接搶走。有時候同事在忙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和別人電話溝通,碰到孩子這樣,當然還是很火大的,免不了對孩子就是一頓責駡,但是打罵過後看到孩子委屈的小眼神,自己又很後悔。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碰到過類似這種情況呢?如果是,那麼冉冉媽可要先責備一下你了。孩子如果總是纏著你打擾你,是因為他想引起你的注意,他希望你能多關注他一些。而對於文中搶手機玩的情況,要學會剖析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一味打罵。

知名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撫養人的觸摸、擁抱、親吻以及照顧,都能夠讓孩子產生依賴與快樂。」

所以,不要忽略自己作為撫養人的責任,適當地互動交流,不僅能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對日後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有很大作用。平時工作再忙,也要記得抽時間陪孩子讀讀繪本,做做遊戲,時間充裕的家庭,還可以每週帶孩子一起去郊外踏青。

二、 孩子總是唯唯諾諾,缺乏自信心。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麼總是需要徵求大人的意見,缺乏自信心,那麼作為家長的你需要反思下,是否你平時給孩子的建議多過了鼓勵他自己選擇。當一個人對別人的安排產生了依賴心理,遇到什麼事都會覺得有人替他安排好,他只需照做就好了,那麼這個人就基本喪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我們要記住,養育孩子不是捏泥人,不能一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行為方式去塑造。其實,你完全可以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今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是去公園玩模型飛機還是跳繩遊戲。

三.孩子不尊重他人

我認識一個小女孩,性格特別火爆,平時稍微不順她的心,就又摔東西又打人。有次孩子奶奶忘記買她喜歡吃的小零食,結果她使勁把奶奶推到門外,還大吼:不買就別回家。即使後來被父母嚴厲批評了一頓,但似乎並沒有產生什麼大的作用。

這個小女孩的不良行為,很大程度是由於家人嬌慣造成的。每次孩子要什麼,家長就買什麼,久而久之,孩子容易養成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家裡儼然一個「小霸王」,在學校就更別提了,搶別人小朋友東西也是時常發生的。像這個小女孩,當她第一次「目無尊長」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及時糾正,否則過度地嬌慣只會像慢性毒藥一樣,一點一點地侵蝕孩子的內心。

獅獅媽媽有話說

所以家長不要忽視榜樣的力量,在平時的生活中嚴於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上面這3種孩子的表現不單單是由一種原因造成的,八歲孩子的行為和兩三歲孩子的行為解釋也是明顯不同的,每個家庭都希望能培養出一個性格健全、成績優秀的孩子,這就需要家長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不斷修正和升級家庭教育的方法。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