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不想摧毀孩子的幸福,家長懂得這9次得體的退出
2021/12/10

現實社會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可悲的現象。比如一些孩子學歷非常高,哪怕讀了碩士、博士,但依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者他們根本就不想去找份工作來養活自己,而是甘願在家啃老。

這樣的例子,我們已經見過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但真的太多了。試想想,家長把孩子培養到這麼高的學歷,需要付出多少艱辛與心力呀?

作為父母,養育孩子是應該的。但是孩子已經學業有成,而且已經是成年人了,還在家啃老,這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可以說,這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哀與痛苦,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家長都不想遇到的事情。

因為隨著孩子年紀越來越長,父母親卻在漸漸老去,不管是他們的精力還是賺錢能力都在下降。這個時候,老人們還要負擔兒女的吃喝拉撒等生活費用,對父母親來說真的是一種很苦逼的事情。

但對兒女來講,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甘墮落」式的摧毀呢?是對孩子一生幸福的摧毀!

針對這種情況,錯誤不能只歸咎到孩子的身上,而是做父母的要承擔主要責任。因為孩子從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怎樣教,孩子就有可能變成什麼樣的人。

心理學家提議:家長若不想摧毀孩子的終身幸福,請在孩子這九個年齡段學會得體的退出。

1.在孩子3歲這個年齡段,父母及時退出餐桌

在我們身邊,很多孩子都已經四五歲了,家長還在追著餵飯。結果孩子吃不好,家長也太累。其實,孩子自主吃飯要從小培養。在孩子剛開始學會拿勺子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試著讓孩子用勺子舀來吃。

哪怕是孩子身上弄髒了,臉上弄髒了,哪怕是孩子把飯菜撒得到處都是,這個不要緊,媽媽幫孩子收拾一下就可以了,這樣能夠鍛煉孩子的手腕協調能力,同時也能夠鍛煉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讓孩子漸漸學會獨自用餐。

2.在孩子4-5歲的時候,家長學會退出臥室

很多孩子從小就學會了獨立睡覺,但有那麼一部分孩子年齡已經很大了,還是跟爸媽賴在一個床上睡覺,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和獨立並不好。

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4至5歲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學會獨自睡覺,讓孩子學會獨立,減少對爸媽的依賴性。

3.孩子6歲前要學會自己洗澡,爸媽退出浴室

其實,孩子從三周歲開始就有了性別意識。這個時候,爸媽換衣服、上廁所、洗澡都要避開孩子。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要逐步教會孩子幫自己洗臉、洗澡等。

在孩子6歲前,讓孩子學會自己洗澡,父母得體的退出浴室。

尊重孩子的隱私,從孩子學會自己洗澡開始。

4.孩子7歲時,父母退出孩子的私人空間

爸媽要明白,不管再親密的關係,也是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的。所以,聰明的父母會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退出,留給孩子私人的空間。

5.孩子8歲時,父母退出包辦家務

作為父母,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學會做家務。什麼年齡的孩子,就要學會做什麼樣的家務。特別是到孩子8歲時,孩子很多事情就會自己做了。這個時候,父母越懶,孩子就越獨立。

6.孩子11歲時,父母要退出廚房,讓孩子學會自己做飯

讓孩子學做飯這件事情,其實很多明星孩子在4-5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這點很值得稱讚。

孩子長到11歲的時候,就可以獨立做好一餐飯了。會做飯的孩子,不管是學習能力還是生活能力就會更強。會做飯的孩子,才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更懂得感恩和孝順。

7.孩子13歲,慢慢退出選擇,讓孩子自己做主

對于13歲的孩子,不管在學習方面還是判斷好壞,都有自己的主見了。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8.孩子18歲,父母應完全退出幫孩子選擇

對于18歲的孩子來說,他已經是成年人了,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當然,如果孩子需要的話,父母親可以給孩子提出參考的意見。

9.孩子結婚後,父母學會退出孩子的家庭

孩子結婚後,父母就不要再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了。因為孩子已經成人成家了,他可以和另一半齊心協力,守衛自己的幸福生活。

因為做父母的跟年輕人可能在生活習慣,觀念看法方面存在差異。如果父母親過多地參與孩子的生活,會影響年輕人的夫妻感情和家庭的和諧幸福。

父母親關心孩子是沒錯的,但是要退出孩子的小家庭,不要干涉孩子們的生活才是明智之舉。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