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吃飯時的表現,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2021/10/02

記得以前老人們常說,孩子吃飯要「像吃飯一樣」,長輩不動筷子不能先吃飯,年幼的孩子客人來了不能上菜。

當然,這些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消失了,很多被視為「陋習」。現在的孩子們似乎對吃飯不那麼在意了,甚至可以為所欲為。

如果不從小重視吃飯時的「小問題」,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有這些「問題」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沒有出息,但很多家長還是不以為然。

用筷子不停地轉動盤子

很多人在外面聚餐時,討厭那些用筷子在菜裡攪動的人,這讓人覺得很不舒服,也很不禮貌。

其實,孩子此舉是無心之失,只是為了翻找自己喜歡的食物,反而會影響別人的胃口。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糾正這個小問題,他長大後難免會成為一個令人厭惡的人。

吃飯時將邊角料隨意扔在桌上,吃完後不要清理

如今,不少父母在家或外出就餐時,喜歡將骨頭殘渣隨意扔在飯桌上,吃完飯後拍拍屁股走開,把「爛攤子」留給母親或家中老人。這種做法實際上會讓孩子產生模仿的心理。

一旦孩子養成了這種不禮貌的習慣,孩子就很容易不禮貌。不利于他今後在餐桌上和生活中的社會化。作為一個有禮貌的人,你應該把骨頭扔在適當的地方,飯後及時放在碗裡。

挑食過頭,並在餐桌上表現

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挑食的習慣,這無可厚非,但讓孩子養成當他們遇到不喜歡的食物時,「吹鬍子怒目而視」。

遇到不喜歡的食物可以少吃少夾,但一定不要在外面明顯表露。這樣的孩子讓人感覺很不穩定,很不禮貌,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甚至有的孩子遇到不喜歡的食物會大驚小怪,這對別人來說很不好。

主動將喜歡的菜放到自己面前

服務生不知道每個人的喜好,所以飯菜都是隨意安排的,但有些孩子會把自己喜歡的飯菜換成自己的,雖然這種行為並沒有它並沒有讓別人感到任何不適,卻處處表現出「以自我為先」的自私。如果不及時糾正這種習慣,必然會成為今後成長道路上的「大隱患」。

餐桌禮儀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孩子要想變得偉大,首先要做好這一點。作為家長,一定要把好孩子放在餐桌禮儀這一層面,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孩子才能「大有作為」。

那麼,家長應該盡到哪些職責呢?

時刻注重細節,居家不能放鬆

孩子的涵養在于父母。孩子們的大部分吃飯地點都將在家裡。作為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在家時餐桌禮儀得體,不能因為在家就放鬆警惕。

否則,一旦在家裡養成習慣,就會在外面顯露出來。大多數人不恰當的餐桌禮儀並非有意為之,而是從小就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不能時刻保持警惕。

及時指出錯誤認真教學

現在很多家長工作很累,在家也不教孩子太多,犯錯也只罵幾句。事實上,這是不對的。孩子犯錯是正常的。作為父母,應該有耐心,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孩子們也有自尊。

盲目指責只能讓他們信心下降,或者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起不到很好的引導作用。所以,家長只有耐心地和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養成一個好習慣。

俗話說:「三歲老,七歲老。」雖然一個孩子在晚宴上的表演是不可能一開始要符合各種禮節,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些行為而不加以糾正,任由不良習慣養成,最終會影響孩子的前程,使孩子日後難以有大作為。

「壞習慣是養成的,一輩子改也不容易。」所以,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以後在餐桌禮儀上吃虧,就要從小給孩子立好規矩,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