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廢一個女兒有多簡單?父母常說的三句「鼓勵」,實際上是打擊,毀了娃的一生
2021/07/05

養好一個孩子很難,父母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陪伴教育孩子,還要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供孩子去深造學習。為了孩子能有出息,很多家長是不惜代價地付出。但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只需要父母幾句常掛在嘴邊的話就足夠了,有些話語傷人至深父母還不自知,不知不覺就會把孩子養廢。

16歲的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為零,老師的話道出了養女失敗的真相

鄰居老李家有一個閨女琳琳今年16歲,去年考上了市內的一所重點高中,因為離家較遠為了孩子的安全就讓孩子住了校。可是,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琳琳跑回了家,哭著鬧著告訴說自己不要住校了。

父母見女兒哭成這樣心疼得要命,以為孩子在學校裡受了委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沖到學校一探究竟。

到了學校老師瞭解家長的來意,搖頭歎息:

你家女兒很聰明成績也不錯,可是自理能力太差,被褥不會整理、寢室不參與值日、就連衣服也都是堆在床上,宿管老師批評了幾句哭得稀裡嘩啦,因此她和宿舍裡的同學關係也不是很好。

可琳琳的媽媽並不這麼認為,當著老師的面「安慰」自家的閨女說:「學校不要你媽要你,大不了媽租房照顧你。」

就在琳琳媽自以為給女兒出了一口惡氣,得意洋洋地在社區裡「顯擺」時,周圍的鄰居都搖搖頭,覺得對女兒的這種「鼓勵」只能將孩子養廢。

俗話說:「捧得越高,摔得越痛」,有些時候父母自以為是地覺得有些話是鼓勵孩子,希望以此來勉勵孩子成長,卻沒想到這些毒雞湯成了「殺害」孩子的兇手,這一切歸根結底父母的過錯。

爸爸媽媽注意了,如果你總用這三句來鼓勵孩子,那麼請就此打住:

● 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別的你不用管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不可否認,但是如果你只是讓孩子單純的學習,那麼可能你的孩子已經「廢」了。因為大小事父母都親力親為,孩子從小就喪失了自理能力,別說自己洗衣做飯,恐怕矯情的都已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的境界。

這樣的孩子你敢讓她進入到社會嗎?

缺少了父母的保護,她們生存下去或許都是一個難題,又有什麼樣勇氣去面對未來的磨難呢?

● 你看誰誰又是第一名,你可得努力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傷的人莫過於自家孩子。

誰不願事事都得第一名,可能力有限即便拼了命也成為不了別人家的孩子。對於父母而言,攀比成了潛在性的通病,幾乎所有的點都可以拿來比,看似鼓勵孩子更勝一層樓,殊不知卻深深觸碰了孩子的自尊心。

久而久之孩子活在攀比的陰影之下排斥學習,甚至出現叛逆行為、離家出走和父母冷眼相對,而這一切只為告訴爸爸媽媽:我就是我。

● 這有什麼難的,你可不能放棄

當孩子遇到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時,家長潛意識的總會說出這句話,本來是為了鼓勵孩子別灰心不放棄,可是潛意識裡卻告訴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遇到點困難怎麼就要放棄」。

相信沒有幾個孩子在聽到這句話後還能有毅力堅持下去,這種「偽鼓勵」只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從而離目標越來越遠。

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魯道夫•德雷克斯曾在書中這樣闡述:

鼓勵孩子第一,要避免過度保護和羞辱孩子的行為,讓他們不氣餒、不放棄;第二,表達我們對孩子勇氣和自我認知的信念支持。

雖然我們說出的話的字面意思並沒有顯現多大的攻擊性,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鼓勵,而是對其不肯定的直接表現。所以,在和孩子說話前父母要先斟酌一下,不妨變換一種方式來和孩子交流。

第一句話:雖然你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可也要學會照顧好自己。這樣說是告訴孩子不要忘記自己現階段的任務,同時也要向成人過渡凡事不依賴父母。

第二句:媽媽相信,只要你努力可以變得更優秀。改變說話方式不僅讓孩子覺得父母肯定了自己,也讓自己更有信心地繼續走下去。

第三句:遇到困難不妨換個思路,輕易放棄可不像你的性格。孩子遇到困難最怕父母無情的打擊,鼓勵孩子要講究方法,而不是澆滅他們那顆熾熱的心。

身為孩子最愛、最信任的家長,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畢竟孩子沒經歷過家長經歷的苦,也根本不能體會到家長們所謂的良苦用心。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