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言不合發脾氣摔東西,針對1-3歲寶寶教你對症下藥,一招解決
2021/09/14

網上看到一個視訊,一位媽媽說自己 兒子用手機玩手機的時候,因為一關總是打不過去,脾氣上來一把將手機狠狠地摔在地上,結果手機螢幕被摔得稀碎。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你是家長會怎麼做呢?相信大部分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訓斥孩子,輕則教育一通,重則打一頓,以此懲罰孩子犯下的錯誤,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真的有效嗎?其實不見得。

針對孩子這種發脾氣摔東西的行為,家長們一般會採取兩種方式:要麼忍要麼打。兩種方式都比較極端,自然會有弊端在往後顯現:

一味地忍則可能會讓他們更加懂得利用「發脾氣摔東西」來達到內心欲望這招武器;一味地打則可能會傷害親子感情、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的可能造成性格缺陷。

那麼針對孩子一言不合就愛發脾氣摔東西,家長該怎麼處理呢?本文將教你運用一招不用打不用罵更不用妥協的方式來整治孩子發脾氣摔東西的壞習慣,希望能給家長們一點幫助。

1歲左右的孩子摔東西,可能不是發脾氣,千萬別打別罵

寶寶在成長發育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敏感期,其中有一種敏感期的表現就是喜歡「摔東西、扔東西」。一般來說6-12個月的寶寶喜歡摔東西,是發育敏感期的一種表現,並不是發脾氣的表現,家長千萬不要看到寶寶把東西摔地上,覺得他們脾氣不好。

1歲以內的孩子摔東西,是認知能力發展的表現

在經歷手臂發育敏感期時,他們會開始對「我」和「物」的區別:在他們把東西摔到地上時,發出來的聲音、摔到地上的樣子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會把摔東西、扔東西當做一種樂趣,並且非常滿足摔東西帶來的快感。這是他們認知能力發育的表現,並不是性格表現。

孩子摔東西並沒有帶著哭鬧,家長千萬別打別罵,學會尊重並換個方式來引導

如果孩子在摔東西時,呵呵呵地跟你笑,則代表這是他們認知能力在發展,家長千萬別打別罵,在尊重孩子發育的基礎上,為保證安全性,家長可以選擇這樣來引導:

①寶寶沒有安全意識,為避免摔壞重要物品或是易碎危險物品,家長需給寶寶提供一些安全材質的物品讓他扔;

②寶寶會摔東西了,家長同時也可以運用逆向思維,讓寶寶嘗試撿東西。

1歲半以上的孩子摔東西,看似是發脾氣,實則可能是他們「有苦難言」

大概在1歲半之後,孩子摔東西,可能就不是在探索了。這時的他們摔東西原因比較多,家長先對照看看,你家孩子屬于哪種情況的「摔東西」,再對症下藥,想辦法解決。

1歲半以上的孩子摔東西,原因主要有3種

①內心有需求,但是沒有得到及時滿足;

②想要吸引大人的關注;

③純粹覺得摔東西好玩。

怎麼處理一歲半的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呢?

針對孩子「內心有需求,但是沒有得到及時滿足」的發脾氣摔東西的行為:針對此類做法,我用過一招比較有效的是「保證孩子摔的東西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我採取了冷處理的態度」。讓孩子知道「這件事不行就是不行,摔東西發脾氣也沒用」

針對孩子「想要吸引大人的關注」的發脾氣摔東西的行為:這一點就需要家長平時多專注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

針對孩子「純粹覺得摔東西好玩」的發脾氣摔東西的行為:給予孩子安全的物品讓他摔,事後並教會孩子要自己撿起來。

3歲以上的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家長給他一個「概念」就好

3歲以上的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大多是屬于情緒宣洩類的原因了。當他們有什麼需求,家長無法滿足時,孩子就會通過發脾氣摔東西的方法來向家長「控訴」。「3歲看大,7歲看老」,在整治3歲以上的孩子脾氣不好時,家長要尤為注意。

3歲半的孩子已經能聽懂很多話的意思了,我跟他說「你摔壞家裡一個物品,就得照價賠償」。

比如你摔壞媽媽一個手機,你又想再玩手機,那你就幹活來抵債吧!洗一次碗10塊、拖一次地10塊、按一次摩20塊,孩子爸也加入了整治過程,規定給他倒一次「煙灰」

10塊。

一直到你掙的錢能夠再買一個手機為止,這個整治計畫持續了差不多1個多月,孩子如願在第二個月掙夠了手機錢。自此以後,孩子再也沒發脾氣摔過家裡的貴重物品,雖然還是會發脾氣,但是行為大有改變。

整治孩子「發脾氣摔東西」這個過程,家長的堅持很重要

孩子的壞習慣、壞行為一直改不了,很多時候都是家長執行計畫不堅定。一看到孩子哭久了就心軟,突然一高興就允許孩子犯錯誤,立場不堅定,導致孩子遲遲改不掉。所以真想要整治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家長的堅持很重要。

最後,想說的是作為成年人我們有時都不能很了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更何況孩子,孩子愛發脾氣其實是成長必經的階段。當孩子發脾氣時,請家長多點耐心,用心觀察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接納並解決它就好了。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