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有這5個「壞習慣」,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2021/09/27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驚人的舉動,有些行為我們成人認為是壞習慣,擔心如果不及時糾正,會給寶寶以後的成長帶來影響,今天就給大家減減壓,下面的五個壞習慣,不用改,反而寶寶越做越聰明。

三歲前,孩子特別喜歡做5件壞事,促進大腦發育

第1件:吃手指

孩子三個月開始,一邊流口水,一邊啃手指,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上,孩子在啃手指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跨通道認知的行為,孩子在用嘴巴啃手指的時候,嘴巴特別的敏感,他能感受到手的軟硬程度,手的長短,而手在孩子的嘴巴裡面,轉來轉去也能感受到嘴巴裡面有舌頭,有牙床,還有上顎。

孩子的這些感受都是通過大腦傳達出來的,而大腦在感受的同時還在分析,還在記憶,這大大地增強大腦的刺激,有利于孩子神經元之間的聯繫。

聰明媽媽這樣做:幫孩子洗乾淨小手指,小腳丫,讓孩子隨便吃,愉快地吃。當孩子吃手指的時候,放在孩子身邊的玩具或者是物品一定要注意清洗,消毒乾淨,讓孩子用嘴巴感受這個世界。

第2件事:丟東西

孩子到了半歲之後慢慢的有了因果關係的概念。比如聽到媽媽的手機響的時候,他能知道那個聲音是手機發出來的,當孩子對因果關係有一定的概念時,它會不斷的去驗證,比如說手上拿著一個玩具,他會用力地丟到地下,當聽到玩具落地發出的聲音,他會覺得很開心,他開始知道玩具掉在地上是會發出聲音的。

孩子在沒有瞭解因果關係的時候,他聽到手機響,並不知道這個聲音是從手機發出來的,孩子甚至會認為自己跟這個世界是一體的。

當孩子有了因果關係的概念就慢慢的理解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自己身邊有很多東西也是會發生變化的。

聰明的媽媽這樣做:,給孩子一些摔不壞的聲音清脆的玩具,讓孩子通過丟東西,不斷的驗證因果關係,還能夠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

第3件事:不給陌生人碰觸

社區一些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看到小朋友就特別的和藹,覺得這個小朋友好可愛了,巴不得捏捏孩子的小臉蛋或者摸摸孩子的小手,如果媽媽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對于陌生人的碰觸其實是一臉厭惡的,甚至是拼命地掙扎。

聰明的孩子不容易上當受騙,那是因為從小他就知道不要隨便給陌生人摸,不要隨便給陌生人碰。孩子不願意給別人碰,正是聰明的表現。

聰明媽媽這樣做:不要隨意樣陌生人碰觸孩子。

第4件事:邊吃邊玩食物

樂樂是一個9個月的小女孩,有一天做早教師的阿姨來看樂樂的時候,買了兩斤香蕉。剛好樂樂吃完飯,媽媽掰了半根香蕉放在樂樂的手上,讓她自己拿著吃。

樂樂啃了一口,就不吃了,反而兩個手拿著香蕉不斷的遊捏,一邊揉捏一邊笑呵呵的。媽媽看了很生氣,想搶下樂樂手上的香蕉。

而樂樂的小姨卻馬上阻止媽媽:,孩子現在是手部的敏感期,他覺得香蕉比較軟化,捏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香蕉變成不同形狀,這其實是對孩子大腦的一種刺激,你就把香蕉當成玩具讓孩子玩就行了。

聰明媽媽這樣做:孩子在10個月左右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可以一邊吃一邊玩就把吃飯當成一種遊戲就行了。

第5件事:跟媽媽對著幹

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特別喜歡說不的時候,這其實是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意識的表現。說明孩子進入了第一逆反期。

不盲從媽媽,有自己的想法是孩子說不的目的。

研究發現:第一逆反期有反抗執拗行為的寶寶,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具有獨立性格,自信氣質和堅強毅力的人,那些被媽媽過度壓制,表現出順從大人意願的寶寶,長大後更趨于柔軟寡斷。

聰明媽媽這樣做:瞭解孩子反抗,代表著孩子長大了。不觸犯原則,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其實在我們大人眼裡,寶寶很多奇怪的行動,都是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活動,所以媽媽可以給給寶寶一些探索空間,但需要在安全衛生的前提下進行。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