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沒底氣?出現這些行為其實是「缺失父愛」的表現,爸爸們要及時反思
2021/07/01

育兒是當今的熱門話題,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如何讓孩子改掉磨蹭的壞習慣,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等等等等一直是備受人們關注的。但是這個人們裡最多的卻是媽媽這個身份。爸爸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越來越「隱身」了。

那麼沒有爸爸的陪伴,孩子真的能像一樣父母陪伴的孩子一樣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據調查顯示沒有爸爸陪伴長大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都要瘦和矮。不只是身體發育的問題上,父親也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家長如果發現不及時,後悔都來不及。

缺少父愛的孩子會有這些行為

一、膽小怕事

我閨蜜家孩子最明顯的特點:遇事總想著逃避,很少會想著正面去解決問題;面對困難,就躲起來等著媽媽來解決。我閨蜜常常因為孩子膽小怕事,對孩子大發雷霆。

明明是一個小男孩,卻總是閃躲、怕這怕那。

因為沒有父親的教育,孩子在面對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會缺乏安全感,因為沒有人給自己撐腰。長此以往,孩子會從開始的膽小怕事,變成逃避外界,慢慢封閉自己。

二、性別角色混亂

現在很多男孩子都偏向女性化,絕大部分原因是家裡沒有正確的「參照物」,母親對男性又不會像父親那樣瞭解,在建立孩子的性別意識時就會有所偏差。心理研究發現,2-5歲是性別意識樹立的關鍵期,這時父親的性別角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性別認知。

而缺乏父愛的孩子,在性格特徵和性別認知上都會出現混亂的跡象。

三、人際關係不良

上述提到我閨蜜的兒子因為缺乏父親的陪伴而產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在幼稚園本能地抗拒與經常有父親接送的孩子接觸。

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缺失,很難在親情上獲得快樂和喜悅,在社交關係上就容易走上兩個極端:

放棄一部分的社交;

在其他人身上獲取安全感和精神滿足,陷入不良的關係中。

由此可見,父親在孩子的性格和認知中占了很多大影響。作為母親,就要利用一些方法激起父親對孩子的愛意,讓父親主動找孩子,給孩子應有的關懷。

如何增加孩子和父親之間的親子關係呢?

1、讓孩子自己去找爸爸

在育兒上,很多媽媽習慣大包大攬,一邊希望老公能幫上忙,一邊嫌棄老公做不好將孩子的事情都搶了過來。父親們從一開始的想接手,到後來的習慣妻子料理孩子的一切,孩子遇到事情第一時間找的當然也是媽媽。

在我家裡,孩子有些事只有爸爸才能陪他做。比如孩子沖上來讓我陪他玩積木,我問他:「家裡面誰的動手能力最強啊?」

他想了想,一臉興奮地朝他爸爸撲了過去:「爸爸厲害,爸爸陪我玩積木!」

孩子找父親的次數多了,父親對孩子的瞭解多了,很多事情就主動惦記著了。

2、樹立爸爸的高大形象

問起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大多數孩子都會複製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那一套:懶惰、不乾淨、什麼都不幫忙。如果孩子對父親最開始的印象就不好,自然就無法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所以,我很少在孩子面前說他爸爸的壞話。

即使再生氣,也會在孩子面前樹立爸爸高大的形象。比如,廚房的水龍頭壞了,我自己可以修的時候看到孩子在旁邊,就會假裝苦惱地對孩子說:「水龍頭壞了,我又不會修,看來只能等你爸爸回來了。」

等到孩子有什麼玩具壞掉需要修理時,我就裝模作樣地說「媽媽也修不好」

,他自己就接話「那等爸爸回來修,爸爸最會修東西了」。

3、大膽放手,讓父親帶娃

剛開始帶娃,做母親的幾乎全程負責,父親根本沒有插手的地方。但帶娃這件事,需要抽空讓父親參與進來。父親帶娃雖然細節上經常做不好,比如穿錯了襪子、衣服的扣子系錯了等等。但這些細節上的問題,孩子也沒覺得不舒服,就可以忽略,讓父親大膽去帶。

每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一生的成長教育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既然選擇生育孩子,那麼夫妻雙方都應該擔起應有的責任。孩子的成長教育是雙方共同努力的成果,用寬廣的父愛陪伴孩子,給予他們成長過程中應有的情感需要,是每一個父親都有的責任。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