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任性」成長,遠比「懂事」更重要
2021/02/01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懂事的,但其實 「懂事」這個概念本身就很不懂事。

孩子在外面看見想買的玩具,不想爸爸媽媽要這些東西,這是懂事;

吃東西、玩東西的時候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這是懂事;

對於爸爸媽媽的指揮沒有意見,孝順地聽從父母,這是懂事。

可你越仔細看會發現越不對勁, 「懂事」無非就是用成年人的標準來約束孩子,讓孩子在小小年紀就做出符合家長期望的事情。

01

不知道各位,小時候是否恨透了那位「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該懂事聽話,門門功課都拿第一,又懂的節約用錢,從不向父母伸手要錢,永遠老實,給父母長面子,什麼事都能按照父母想法去做。。。。。。

但這些看起來乖巧懂事,往往更令人操心。

被「懂事」綁架的孩子,最可憐?

韓劇《請回答1988》讓人心疼的一個角色,莫過於就是那位德善。

雖說頂著女主角光環的她,但在家中兄弟姐妹排第二。這個尷尬的地位,每次家裡有什麼好吃,父母都只會給最大的姐姐和最小的弟弟,並要求她懂得尊老愛幼。

在分炸雞的時候,父母都會將兩個雞腿給姐姐弟弟,自己卻只能吃雞翅;甚至家中只有兩個雞蛋時,父母也是先讓姐姐弟弟享用,自己還被要求說喜歡吃醃豆子。。。。。。

由於在很多大人眼中, 「乖孩子」這個稱號是對孩子最高的讚譽,這也導致一些敏感早熟的孩子,為了努力而做出乖巧模樣去討大人喜歡,甘願將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壓抑起來。

就像德善這樣孩子,她們一位自我犧牲的事情會得到父母理解,但事實上父母卻還真以為德善就是不喜歡那些姐姐弟弟喜歡的資訊。 自己身邊至親的人,將懂事的孩子的委屈視為當然,這無疑給他們來一次最心酸且最殘酷的打擊。

太乖的孩子,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俗話說: 父有諍子不敗家。這個「諍」,是犯言直諫的意思。一個敢於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孩子,是最為可貴;而一個合格的父母,卻不會以「乖巧」來要求孩子。

這些乖巧懂事的孩子,為了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不得不壓抑自己真實需求,學會察言觀色,去迎合大人的情緒和需求。

02

乖巧、懂事的孩子可能會很讓父母省心,

比如你說什麼他都會聽;你讓她做什麼他馬上就辦;

你累了他不會過來煩你;

你傷心了他還能反過來照顧你的情緒。

然而,這樣真的好嗎?

我有一個女同學,12歲時父母離異,

她跟隨媽媽一起生活。

她一直以來都非常懂事,努力地學習,

為的是取得好成績讓媽媽開心;

她小小年紀學會了做飯,為的是讓媽媽不那麼辛苦;

媽媽感冒了,她會端茶倒水,伺候左右。

記得有一次家長會後,

她的媽媽和老師提起自己的女兒,聲淚俱下。

她說,自己雖然沒有遇到好男人,

卻有了一個好女兒。

但是這個懂事孝順的女兒如今30歲了,

卻一直不願意找男朋友,

因為覺得媽媽一個人生活不放心。

她捨不得給自己買一件好衣服,

而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媽媽。

她非常努力地賺錢,

就是為了讓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

有一次同學聚會,她喝醉了,

外表樂觀陽光的她突然哭得泣不成聲。

她說, 這麼多年了,感覺自己從未真正地活過。

一個孩子,必須在他孩提時代做他該做的事,

放肆地瘋玩、適當地情緒化、

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敢於說不。

否則, 他無論長到多大,

內心都有一個沒有被滿足的、脆弱的,

一直在哭泣的內在小孩。

所以, 如果一個孩子乖巧聽話,卻不是天性使然,

而是為了迎合家長,滿足外界的期盼,

那麼我寧可他做一個頑皮淘氣、不成熟的熊孩子,

也不希望他過早的懂事。

03

「任性」成長,遠比「懂事」更重要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事事言聽計從,習慣迎合他人,從不表達真實情緒和欲望,從不提無理要求,也不執著於任何事實,父母先別急著高興,而是應該問問自己:

我的孩子懂事是因為心智成熟了,還是因為害怕恐懼?

如果是後者,就應注意改變養育方式。

❐ 找出誘因,把安全感還給孩子

記得有段時間,我和先生時常爭吵,也是那段時間,一向調皮搗蛋的女兒,變得越來越乖巧懂事。我因此才開始反思,我們的爭吵對她造成了很大影響。

我私下跟女兒說:「爸爸媽媽吵架,你是不是很害怕?對不起,讓你擔心我感到很抱歉。但是你放心,爸爸媽媽吵架不是因為你不好,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們最愛的永遠是你。」

女兒聽完,「哇」抱著我哭了起來。

後來,我們主動減少了爭吵,女兒也慢慢恢復了調皮搗蛋的本性。

當孩子過於懂事時,父母最好引起重視,把孩子變化的誘因找出來。

兒童心理學家吉諾特曾說: 「孩子最大的恐懼,是父母不再愛他並拋棄他。」

發現誘因,趕走恐懼,讓孩子重拾安全感,孩子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 允許孩子「任性」犯錯,幫助孩子完成自我構建

作家赫爾曼·黑塞說: 「人性是被低估的美德」。

不是所有的任性,都等於不懂事。

當孩子發脾氣,大哭大鬧時,那不是不懂事,有可能是因為他是受了委屈, 真實需求被忽視

父母要做的是說出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幫助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

當孩子行為叛逆,總挑戰父母權威時,那不是不懂事,有可能是因為他長期被壓制和控制,內心沒有自由。

父母要做的是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讓孩子找回信心和自由。

當孩子自私自利,不懂為他人考慮時,那不是不懂事,有可能是因為他長期被寵溺,在家獨享特權。

父母要做的是適當放手和退出,讓孩子學會自立與合作。

允許孩子在安全、不損害他人的范圍內任性,看清孩子任[性.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加以引導和改進教養方式,孩子的人格發展會更健全。

允許孩子適當任性,是父母給予孩子安全感最有效的方式。而真正的懂事,需建立在安全感足夠的基礎上。

Wendy媽有話說:

每種花都有不同的花期,每顆星都閃爍不同的光芒,每一個孩子都生而不同,有他獨特的生命旋律。

千篇一律的懂事,不是孩子本來的樣子,而是成人希望看到的樣子。

演員杜江曾說:「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呢?」

真正的懂事,是懂得感恩和換位思考、主動體貼他人、對自己負責、能獨立完成分內之事,並以此為樂。而不是違心的委屈自己,討好他人,言不由衷,心不甘情不願。

心理學家李雪說: 「愛,是如他所願,非如我所願。」

父母應像園丁,只澆水施肥除雜草,花兒自然會如期燦爛盛開,孩子也會隨心所感,慢慢長大成熟。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