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吼孩子!大腦對吼罵的反應會更敏感、記憶更長久
2020/12/18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 高顏值的媽媽 ,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 獅獅媽 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 獅獅媽 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 獅獅媽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要不要吼孩子,吼孩子對孩子大腦造成的影響......你還以為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安撫一下,傷害就消失了嗎?

01

一個萌娃寫作業的視頻爆紅網路,網友們說 「孩子的求生欲太強了」。

大陸常州一個小男孩在寫作業,有點卡殼了。

爸爸提醒他:「9可以分成?」

孩子想起來:「3和6!」

爸爸追問:「9還可以分成?」

孩子又卡住了,沉思中...

爸爸忍不住提醒「6和幾?」

孩子突然頓悟: 「沒事!沒事!爸爸給你鼓掌!」那聲音是帶著哭腔的,眼裡也有了淚水,隨後身子向後仰,鼓起掌來。

爸爸指著他的作業說:「寫6,這邊!」

孩子哀求著 「你別吼我了!」

爸爸的聲音也放低了很多,表示「不吼你!」

孩子繼續表示自己的無奈: 「寶貝會寫,會寫,會寫!」那哀求爸爸的眼神真的讓人很心疼。

終於寫好了,自己不禁鼓起掌了「哇...」滿滿的成就感,總算是達標了一樣,松了一口氣。

網友們看完之後都很同情這個孩子:

整個過程,孩子一點都不愉快,隨時都會掉眼淚,但是又不得不克制自己。孩子很想做好,很想得到爸爸的認可,很想讓爸爸開心,但是卻越想做好也是做不好。孩子很擔心隨時招之即來的吼罵,又要去解決自己無法一下子理解的問題,真的太不容易了。

很多家長總是沉不住氣,孩子一旦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好,心裡就按捺不住火氣,沒有耐心跟孩子好好說話,一吼了之。而且越來越發現,孩子平時很調皮,只有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才會聽話,所以就習慣了用吼的方式控制孩子。豈不知,吼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01

如果有人告訴你, 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大腦會真的受傷害,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而且,你以為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安撫一下,傷害就消失了嗎?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弗羅裡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過5300次的重磅論文中指出,「 壞的力量比好強」(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這一點的進化意義非常突出—— 關注危險的事物更有利於早期人類的生存

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 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為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網上買東西,多少條好評都比不過一條差評帶來的惡劣影響。那麼, 對孩子說一句刻薄的話,要多少句好話才能彌補呢

大腦對吼罵的反應會更敏感、記憶更長久

我們常說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就是說當受到一次傷害的時候,再遇到類似的場景,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感到害怕。

當孩子寫作業出現錯誤的時候,以前如果父母吼過自己,他就記住了當時可怕的情景,再次寫作業出錯時,他就很害怕父母還會對他凶巴巴的。

所以他本能產生抗拒,害怕可怕的場景重現。

就像求生欲很強的那個小男孩,他不喜歡爸爸再吼他,而是討好爸爸,讓爸爸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對待他。

02管理孩子還是換種方式更好

家長將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物品,一旦他們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用吼叫的方式來讓孩子糾正,沒有考慮到孩子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家長可以想一想自己對同事對客戶,再怎麼樣也不會用這種態度說話,但是對比他們還要親近的孩子卻總是張口就指責是不是沒有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同等位置上,而是將孩子變成了自己的對立面甚至是想要控制孩子。

「低聲教育」指的並非只是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溫柔,而是在教育孩子上也要用更加客觀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孩子,不要上來就高聲指責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與大喊大叫方式截然相反,家長經常因為孩子反復犯錯而急躁焦慮,所以批評的話一說出口就帶上了急躁的情緒色彩,不僅總是沒完沒了的嘮叨而且還經常用很嚴厲的語氣命令孩子,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這樣和孩子說話他們有時候根本就不予理會,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效果不好而且還有可能對孩子的人格形成造成阻礙,對心理健康也有不利的影響。

因為低聲會給人一種「我在幫你」的信號,而高聲則會有「命令」「斥責」的情感摻雜在裡面,意味著此刻說話人情緒激動,人在面對這樣情景的時候下意識採取的回避或者攻擊的態度,很難啟動理性腦進行思考。

即使再有道理的話孩子也不會聽,受到嚴厲批評的孩子會有極強的反擊性,他們有可能會撒謊,嚇得戰戰兢兢,沉默反抗,甚至頂嘴。在這樣的心態下孩子根本就不可能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更不會根據父母說的話調整自己的行為。

採用低聲溫柔的態度說話可以讓對方集中精力,不帶有情緒色彩的去接受對方的意見,而不是兩個人越說越激動。

說話的語調是有情緒的,越高聲越急躁,越低聲越冷靜。

「低聲教育」就是指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這樣孩子會更願意配合父母的意見修正自己的行為。

在家庭教育中,低聲教育是一種智慧,是父母高情商的體現,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冷靜,用比較平和的態度與孩子溝通,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將來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也能更加冷靜,低聲教育可以加強溝通效率,減少親子之間的矛盾產生。

大吼大叫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希望父母都能用智慧的教育方式來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獅獅媽有話說: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弗羅裡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指出:「 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壞的力量比好強」。

如果你還喜歡吼孩子,還是趕快收手吧,孩子的對吼罵更敏感,記憶更長久,大腦也會發生變形,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正確的做法是改變育兒方式,採用溫和的態度、低聲調和孩子說話。

我是獅獅媽,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獅獅,獅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