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打著吊瓶接孩子放學:爸爸隱形的家庭,媽媽都是「被動超人」
2021/11/13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看似是在誇獎媽媽的偉大,可這句話背後卻充滿了無奈,因為沒有人幫,她們只能被迫強大起來保護自己的孩子。

近日一位網友記錄了一位媽媽接孩子放學的心酸畫面,內容很簡單,卻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位媽媽估計是生了病但沒請假,下班後才打上吊瓶,眼看著要到孩子放學的時間了,只能用一根杆子掛著沒打完的藥,打開車窗把杆子伸出去,就這樣開車去學校接孩子放學。

這一幕讓人看著忍不住心疼, 評論區卻有不少網友質疑媽媽在作秀:如果提早去打針是不是就能避開孩子的放學時間,也沒必要非要打針開車接娃放學。

其實真不是,媽媽如果送孩子上學,算上路程和排隊掛號的時間,到醫院極有可能已經九點了,打吊瓶也需要不少時間。

與其糾結寶媽是不是在作秀,不妨想想迫使這位媽媽做出如此選擇的背後原因:大多數人都在質疑寶媽為何不能提早打針, 為什麼沒人問問孩子爸爸在哪兒?

孩子從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

是啊,夫妻共同撫養孩子,為什麼媽媽生病了都要接孩子,卻看不見孩子爸爸的身影呢?

因為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都習慣了 「喪偶式育兒」,甚至在家庭責任上直接把孩子和家務劃給了媽媽,而爸爸只需要工作賺錢就行。

但爸爸長期缺席家庭和孩子的成長,已經讓家庭變得搖搖欲墜,甚至導致了家庭成員的角色錯位。

爸爸隱形的家庭,媽媽都是「被動超人」,因為她們不上就沒有人能上,這難道不是病態、悲哀的嗎?

如今已經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了,大部分媽媽既要做家務帶娃,又要工作賺錢,仍然把父親的責任劃分在這一畝三分地裡,確實是有些滯後了。

我們可以想想,但凡爸爸這天能擠出些時間去接娃,這位寶媽又何至于此?

爸爸缺位:爸爸在,但又不完全在

有些家庭的爸爸其實只是一個稱呼,因為孩子只看到爸爸上班和下班回家躺著、打遊戲、睡覺……孩子嘴裡喊的永遠是媽媽,好不容易主動找爸爸,爸爸也只會說「找你媽去」

爸爸只享受了在家的權利,卻沒盡到照顧家庭、愛護妻子、陪伴孩子的義務,說得直白一些就是 「甩手掌櫃」,做做面子活。

很明顯,這樣的爸爸在家裡可有可無, 長時間的缺位還給孩子的成長和家庭帶來了傷害。

媽媽錯位: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

爸爸「甩手」,媽媽就要一個人「當爹又當媽」,辛苦已經不值得拿出來說了,危害才是大多數人忽視的。

媽媽一個人帶娃,沒有來自家人和另一半的幫助,久而久之在情感和情緒上得不到慰藉,很 容易變得抑鬱、偏執,進而對孩子管控過嚴。

不僅會全方位教養孩子,還會在此基礎上過度干涉孩子,要求孩子完全順從自己,和孩子形成一種互相依賴的關係。

因為對這類媽媽來說,父母、親人、朋友、愛人、工作等其他關係都是可有可無、無關痛癢的,唯獨孩子是自己所有,孩子的一切都和自己息息相關。

由于角色的錯位讓媽媽想要絕對掌握孩子, 給孩子帶來窒息般的壓力和痛苦的同時 也讓親子關係變得脆弱不堪。

寫在最後

媽媽不想做超人,也不想頂起家裡的一片天,可遇上了不作為的丈夫,只能接受現實。

現代社會中的爸爸更應該反思,是否真正為家庭、為妻子、為孩子付出了,爸爸不只是一個稱謂,更是一個角色、一種責任。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