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傾聽的父母,是孩子一生幸運的底色
2021/02/15

有一位媽媽說,孩子總是三心二意,比如上課的時候不會認真聽老師講課,而是跟其他孩子打鬧。

在家裡也是一會兒弄這個,一會兒弄那個,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

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要麼就扭過頭不聽,要麼就直接打斷你說話。

我問她:「你每天有認真聽孩子說話嗎?」

「沒聽,他說的都是一些廢話,要麼就是一些不著調的話。」

「孩子說些什麼呢?」

「我也沒認真聽,就是說自己是大怪獸要吃人,或者說一些幼稚園的事,支支吾吾說不清楚。」

「請你試著去看著孩子的眼神,帶著你全部的精力,認真傾聽他的話。」我建議她這麼去做。

「假如你有事情,可以先放下,如果放不下,那先跟孩子說好,暫停一下再好好聽你說。」

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好壞,跟父母的傾聽息息相關。

01

春節去鄰居家拜年,遇到鄰居家12歲的女兒笑笑。

時隔一年,感覺這孩子有了很大變化,不似以前那麼開朗、熱情。

跟她聊天,聊到學習,她忽然說:

「阿姨,活著真沒意思,我不想上學,要是能安樂死最好……。

聽了這話,我大吃一驚。

12歲的孩子,在大人看來,正是無憂的年紀,怎麼就不想活了呢?

後來從笑笑媽口中得知,笑笑前段時間確診,患了兒童抑鬱症,正在慢慢治療。

厭學、愛哭、愛發脾氣,有時又說肚子疼……這些都是笑笑那段時間的表現。

學校老師也反映,孩子之前活潑開朗,經常跟同學打成一片,後來不知怎的,她表現出孤僻不說話,上課沒精打采,還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跟老師產生對立情緒。

夫婦倆認為,平時除了學習上抓得嚴一些,其他合理要求都會儘量滿足,在家裡也會陪孩子,所以認定孩子是在無理取鬧。

直到有次發現,笑笑在網上反復搜索一首叫《黑色星期天》的關於自殺的音樂,才感到孩子好像心理出現了問題……。

教育專家曾說:

引導孩子的人生,不是在孩子身上複製我們的人生觀,更不是對孩子進行嚴苛的管控。

而是在孩子幼時,在尚不具備選擇能力和指揮時,傾聽孩子的聲音,引出孩子內心的渴望,幫助他成長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在笑笑看來,父母即便在家,也是忙業務、看手機,根本不會用心聽自己說話。

在家裡沒人傾訴,又要面對父母在學習上的高要求,笑笑時常感到孤獨而壓抑,遇到壓力大時,她就會偷偷啃手指甲,以此來釋放緊張情緒。

其實,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他們需要的不是低品質的沉默和守護,而是高品質的傾聽和陪伴。

哪怕一天只拿出十幾分鐘用心傾聽和陪伴孩子,他們的心理也會有極大的滿足感。

02

傾聽,是搭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座橋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往心靈的道路。」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援。面對孩子,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幸運的孩子都有最佳傾聽者。也唯有認真傾聽,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閨蜜的孩子小虎回家後就開始邊哭泣邊向媽媽訴說在幼兒受到的委屈。閨蜜感到驚訝,但還是選擇保持沉默,只是一邊擦淚,一邊聽孩子說。

小虎的哭聲逐漸變小,突然想起什麼,掙脫閨蜜的懷抱:「媽媽謝謝你聽我說話,我要出去玩了。」說完還向閨蜜比個愛心。

閨蜜說:「孩子臉比翻書還要快。我準備的一堆安慰的話都沒派上用場。」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是聽他把話說完。聽孩子把話說完,是對孩子最好的滋養和療愈。

著名教育專家盧勤說: 孩子需要一個忠實的聽眾,而媽媽是最合適的人選。

一個6歲的小男孩曾認真地對媽媽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媽媽為兒子的想法感到驚奇,但還是默默聽完孩子所有天馬行空的想像,並笑著點頭回答說:「好啊,只是你別忘記從月球回來要回家吃晚飯。」

33年後,電視中播放了第一個登月成功的美國人,而這個人正是當年那個小男孩——阿姆斯特丹。

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若媽媽沒有傾聽小男孩的夢想,也許就沒有後來的登月第一人。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傾聽是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夢想的守護。孩子對未來充滿著無限的想像和期待,無論孩子的言語多麼幼稚,都是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傾聽是建立和諧親子關係的法寶,懂得傾聽的父母更值得孩子信任,被聆聽的孩子會更加自信勇敢。

03

如何傾聽孩子,如何讓孩子學會傾聽?

其實答案的關鍵就在父母身上。

請帶上你的耐心,仔細傾聽

有一天,我陪小小魚讀英語,學習單詞round(圓),他看到後很抗拒,說這個不是圓,說跟他學的不一樣,他說以前自己學的是索可(應該是這個讀音)。

我說就算一樣也不影響今天的,先完成今天的任務。

可還是不行,我以為他故意找理由拒絕,是不想學吧,我心裡來火了。

但我還是忍住了,又詢問了半天,查了資料,發現他說的原來是circle(圓圈)。

然後我告訴他圓形和圓圈是有差別的,它們不一樣。

小傢伙馬上釋然了,瞬間搞定任務!

慶倖我沒有發脾氣,否則又讓孩子白白受氣了。

給予孩子全部的注意力

當孩子給你說一件事的時候,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家務,認真聽,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代替心不在焉。

當你的眼睛看著看著的臉,跟他有互動,交流的效果才會好。

就拿讀書來說,我跟兒子講繪本,他一定是要我抱著的,然後不時地回頭看我的臉,當然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頭挨著頭一起讀一本繪本,這樣他能看到我的表情,我能看到他的樣子。

而教他讀三字經或者唐詩的時候,我會跟他面對面坐著,彼此交流。

因為我發現自己一分神,孩子馬上就分神。

父母的影響力還真的大。

當我們真的將自己的身份放下,蹲下來,真誠地跟孩子交流時,

我們也會收穫一個願意打開心扉、積極樂觀、注意力集中的孩子。

不要抱怨孩子話多

孩子的話,有時會顯得囉嗦,可不要抱怨他們話多。

很多媽媽說孩子像是話癆,根本停不下來。

那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他話多,而是要學會去傾聽其中的關鍵資訊。

小小魚每天的話也挺多。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騎著自行車,他也會在自行車上跟我說幼稚園的事。

有時候風聲太大,或者我需要集中注意力騎車。

就會跟他說:「現在先不說,爸爸需要特別小心,回家再說吧!」

這樣指出來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抱怨說你的話怎麼這麼多啊!

看到話多的小小魚,我想,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這就是他的天性,只是我需要告訴他,除了說話,還需要學會傾聽。

當父母真的做到了這幾點,其實就是給了孩子一個榜樣。

也給了孩子一個溝通順暢的家庭環境。

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孩子能表達自己,也能學會傾聽他人。

Wendy媽有話說:

少說多聽,不隨意打斷,既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孩子愛的表達。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傾聽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若小微能夠放下手機,認真傾聽,她會感受到不一樣的親子關係。

被傾聽也是一種被看見的情緒,也是被愛的表現,能被聽見的孩子是幸福的。

也許,我們都欠孩子一句:「好的,我聽你說……」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