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寫作業總拖拉磨蹭?媽媽學會3個辦法,科學的讓孩子從此告別磨蹭
2020/12/15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和認可。然而面對孩子的作業問題,我們通常在第一時間選擇了憤怒和責怪。

前兩天,和一位多年不見的好友在一次聚會上相遇,一看到我她就憋不住似的,和我抱怨起她剛上小學的孩子。

她說:

家長看到孩子寫作業磨蹭就忍不住發火,我想這大概是眾多家長心中的痛吧。但是如果我們能試著理解一下孩子,也許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想解決孩子寫作業磨蹭的習慣,首先得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拖拉不寫作業?

孩子拖拉、粗心大意、小動作多這些問題多數是專注力不足導致的。孩子的專注力不同于成人,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1、孩子的專注力時間短

去年寒假,我兼職為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輔導文化課,一節課設定為40分鐘,前20分鐘左右小孩子們都很積極,可是後來就只有一個小女生看著我聽課,其他幾個小孩子已經開始各「玩」各的,有的交流聊天,有的自己在紙上畫來畫去。

這種現象在孩子聽課、寫作業時特別常見。相關研究表明,孩子的專注力十分有限,4歲以下只能專注5分鐘左右,7歲孩子可達20分鐘,而且很容易受到身邊環境影響。

當孩子無法繼續保持專注狀態時,難免分心走神、出現一些小動作,這個時候如果依然強迫孩子學習,孩子很可能表現出厭煩,還有可能硬著頭皮亂寫。

我們希望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能夠一直保持專注,就好像你的上司希望你時刻認真細緻絕不出錯一樣。

成年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這樣要求孩子會不會有點太苛刻了呢?當孩子無法專心學習時,請試著像理解自己一樣包容一下孩子。

2、缺乏興趣的事情更難專注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強調,興趣是兒童認知的內驅力,是兒童天然的專注力,孩子從出生那一刻便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高度專注。在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他必然專注,每天都專注在興趣中,他的專注力就會延長。

有興趣,不僅僅是孩子,更是我們成人願意傾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的前提。

眾所周知,牛頓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為對學術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常常沉浸在實驗當中,忘我地工作。

「做實驗時聚精會神,把懷錶當作雞蛋放入鍋中;

突然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將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我們的孩子也許在寫作業時心不在焉,但是卻可以長時間專注於遊戲中不可自拔。

究其原因,是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情本身不感興趣。

當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時,家長可以自我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觀念和方法出了問題。

3、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的專注

心理學家凱薩琳D·克拉默認為,在三四歲之前,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大人們都會給我們掌聲和稱讚,但是等到我們上學以後,他們專注的焦點開始變成我們都做錯了什麼,這種狀態在我們以後接受的教育階段一直存在。

面對孩子寫作業的種種問題,我們焦慮,我們嘮叨,甚至訓斥、責駡。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工作時聽到上司這樣的指責恐怕也會無心工作吧。

家長越是吼叫、批評,孩子會越焦慮、越恐懼,根本沒心思學習。也許我們只是針對學習本身,但是孩子卻可能讀出更多的含義。

研究表明,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強,但是解讀能力很差。家長的不良情緒,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還可能會被孩子解讀為自己不再被愛,喪失生活信心。

發洩負面情緒是本能,能夠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我們每一位元家長需要用心去學習的必修課。

孩子磨蹭的原因有了,那麼如何解決呢?學會以下3個辦法,科學的讓孩子從此告別磨蹭。

1

讓孩子快速啟動

心理學家肖恩·埃科爾曾提出一個20秒啟動法則:

如果這件事需要的啟動能量大於20秒,那麼這件事就很難啟動,如果一件事的啟動能量小於20秒,這件事做起來就很容易。

例如當你讓孩子背一首古詩,孩子歎氣:「太難了,背不會。」,如果你讓孩子寫3個生字,孩子很快就完成了,為什麼?因為背古詩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它所需要的啟動能量很長,孩子半天都啟動不起來,背古詩這件事自然就很難完成了。

對大人同樣的,比如你計畫這個週末對家裡進行一次大掃除,然而到週末後,你一想到待會要洗衣服、換床單被套、清潔廚房、收拾孩子玩具、整理衣櫃……等等,你瞬間就不想動彈了,還沒開始幹,就覺得好難好累好麻煩,還不如刷會手機。

如果你在早上起床的時,就隨手換下床單被套,進衛生間順便把他們捎進洗衣機裡,洗漱的時候順便整理下雜亂的梳粧檯。不知不覺中,一件非常麻煩的事你已經完成相當一部分了。 化整為零,化大啟動能量為小啟動能量,完成事情就容易的多。

孩子寫作業也一樣,一旦開始,後面就很順利。 關鍵是開始做之前,要保證這件任務足夠容易,所需的啟動能量足夠少。

那麼如何快速啟動呢?孩子的第一個任務尤其重要。 快速啟動原則:任務小,能量少。快速啟動方法:把大任務轉化成小任務、從最簡單的任務做起。

1.把大任務

轉化成 小任務。

把一個大任務化成若干個很小的任務,需要的啟動能量少,自然就很容易完成。比如說孩子需要背誦一篇課文,作為家長可以說先讓孩子讀三遍課文,孩子讀完之後誇孩子幾句,孩子大腦一興奮,來勁了,也就是啟動了。

這時可以問問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有什麼關係,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內容,孩子都喜歡表達,等他說完,然後要求他背誦第一段,他自然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狀態了。

2.從最簡單的任務做起。

做簡單的任務能讓人樹立信心,比如聯考的時候先是選擇填空,最後才是最難的壓軸大題。家長可以試圖尋找孩子做的最容易的一項,讓孩子更好的樹立信心,一上來就讓他做最難的事,會澆滅他的熱情。

2

列一個完成作業的順序清單

吉德蘭法則:把問題清晰的寫下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比如今天孩子有6門作業需要完成,孩子一想起還有那麼多作業,就覺得有壓力襲來,不僅如此,大腦還要記憶這6門作業,任務量大消耗能量就越大,但是大腦的能量是有限的,這樣的話能完成其他任務的能量就不多了。

所以我們需要把這些佔據大腦能量的無用東西清除出去,建立一個眼睛可以看見的清單,列到清單上之後,大腦就不需要記憶這些東西了。讀課文的時候只想著讀課文,寫生字的時候只想想著寫生字,做完一件從清單上劃掉一件。堅持一次只做一件事。

建立清單有4項原則遵守:優先做喜歡的事、清單順序每天固定、清單順序由孩子決定、孩子自己建立清單。

1.優先做喜歡做的事。

孩子能夠喜歡的事,肯定是他能輕易上手的事,這樣獲得喜悅感會產生一個好的開端,而好的開端有助於接下來順利進行。

2.清單順序每天固定。

好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如果每天都做同一件困難的事,久而久之,融到骨子裡,形成習慣,就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

3.清單順序由孩子決定。

孩子被簡單的事情啟動後,有的孩子喜歡挑戰最難的一項,有些孩子喜歡循序漸進,根據孩子自身不同,由孩子自己決定清單排序。

4.孩子自己建立清單。

這是個清空大腦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助於讓孩子對作業內容有個大概的知曉,這個習慣堅持下去,無論是面對以後更難的作業還是工作,對孩子本身就是非常大的幫助。

壓力化解了,孩子也啟動了,接下來要解決孩子情緒上的問題。

3

打勾法獎勵大腦

顧名思義,完成一項,在清單任務上打一個勾,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人的大腦會分泌內啡吠,這種神經遞質的作用是讓我產生快樂、喜悅的情感,完成一件事感到快樂就是一種獎賞,這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大腦專門留下的神經獎勵機制, 如果你感到快樂,你就更願意下一次接著做這件事。完成一個打一個勾,打勾法能讓孩子更好的體會到完成的喜悅感,讓孩子更加願意去寫作業。

斯坦福心理學家德韋克曾經寫道:「 當我們鼓勵孩子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儘管去做吧,他們是最棒的,無論什麼,我們都愛他們。」可見,鼓勵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當孩子完成一項任務時,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言語鼓勵和非言語鼓勵,要對孩子說:哇你真棒!要注意別敷衍孩子,非語言鼓勵是你的表情對孩子也很重要。孩子能從你的表情和言語中感受到自信和你對他的愛。

獅獅媽有話說:

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寫完作業就可以看電視了,這種類似的話。如果這樣,孩子會感覺仿佛寫作業是非常討厭的一件事,體會不到寫作業帶來的成就感,長此以往,作業永遠調動不了他的主動性。反之,孩子只有體會到寫作帶來的喜悅感,如此正向迴圈,慢慢的就養成良好的習慣了。

總結一下, 讓孩子擺脫拖延的3個方法:快速啟動大腦、建立作業清單、打勾法鼓勵。溫馨提示,這個方法同樣適用大人哦。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