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從養成好習慣開始!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看看你錯過了嗎?
2020/10/28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習慣的力量異常強大,能將一個人送入天堂,也可將一個人拖入地獄。

不良的習慣驅使孩子偏離正道,而好的習慣可以推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

古人說:「性相近,習相遠。」

人最初的性情是相近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使人的習性有了差異。

俗語說:「好變壞一刻鐘,壞變好需一年。」

喜歡看書的好習慣會在一瞬間就消失,然後染上上網打遊戲的習慣;而抽煙的壞習慣要想去掉,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所以說,只有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

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

教育學家指出:教育應該是越來越輕鬆的過程,3歲之前用百分之百正確的力,6歲就用百分之六十,6到9歲用百分之三十,9歲以後百分之十就足夠了,這樣孩子在早起養成了正確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後面就很簡單。但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著急,等他長大了再要求也不遲,結果錯過了黃金良好習慣養成期,接下來就是越來越艱難的養育過程。

那麼,孩子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呢?

1.從語言開始文明習慣的培養

高爾基說: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懂禮貌、有教養、舉止文雅的人。

從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開始「瘋狂」地向生活的環境學習語言,大人們和他說什麼,大人們之間在說著什麼,他都不分好壞地全盤吸收。

接著在牙牙學語之時,開始不斷練習之前學到、現在正不斷學習的各種詞語和句式。

一個孩子正是從「謝謝,請,對不起……」這些不起眼的日常詞語開始他的語言成長之路。

如果父母平日說話就是溫和有禮貌,再加上日後親子閱讀裡多給孩子接觸詩歌、經典、文學作品等,那麼這個孩子的語言修為一定不會差。

好的語言才能慢慢發酵出說話和氣、舉止文雅的好氣質。

2. 從進食培養孩子的規則習慣

進食是培養孩子規則習慣最重要的契機。家長可以從細節做起:

教孩子正確拿筷子的方法、等大人動筷子後才能吃、吃飯時手扶著飯碗、咽下嘴裡飯菜再說話、吃飯時不要吧唧嘴、喝湯時不要發出響聲、禁止用筷子敲打飯碗、不能隨便更換座位、不能將筷子插在盛著米飯的碗裡,以及吃完飯後碗裡要一乾二淨、添飯時不能說「要飯」或者「再要一碗」。

吃飯是一個孩子每天要經歷好幾次的事情,所以通過吃飯養成孩子的規則意識,這個契機非常重要。

3. 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社交習慣

語言是為了社交而服務的,因為社交的需要,我們才要學習語言。現在的社會講情商,而情商的重要指標常常是看是否會社交。

現在的父母已經越來越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合不合群?愛不愛跟小朋友玩?是不是樂意和別人分享?會不會欺負或者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負?這些都是大多數父母關注的問題。

這時候父母的示范和引導顯得特別重要。

你希望孩子是樂於跟別人交流,友好相處的,那麼首先父母也要做這樣的人,薰陶自己的孩子。並且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不僅僅是同齡人。

在相處中,引導孩子與別人友好相處、幫助別人、與別人分享、考慮別人的感受。

日子久了,這些好習慣內化在孩子心中,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一個不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別人感受,善於溝通、善待別人的人。

4. 從自己穿衣開始培養勞動習慣

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應該從小培養的行為習慣。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父母常常會過度保護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覺得他們太小了,長大一些了,又心疼孩子忙著學習沒時間,生活上這些看似小事都處處代勞,這樣孩子就一再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自然難以培養起自立的品格。

其實家長不要以為這些生活瑣事不值一提——

孩子自立的意識正是從穿衣、穿鞋穿襪開始的;責任感正是從幫助爸爸媽媽洗碗掃地抹桌開始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從自主自己的生活開始的;自信正是從輕鬆掌控自己的生活開始的。

所以,放手讓孩子去做,你會慢慢看到驚喜。

5. 衛生習慣是一生健康的基礎

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作息習慣。好身體是一切的關鍵,這一點越來越得到現代人的認同。

幼兒時期的作息習慣對過渡到小學階段特別重要。

當孩子從小就習慣了按時按點地做每一件事:起床、吃飯、喝奶、上幼稚園、運動、閱讀等,到了上小學時才能自律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更加有規律地進行娛樂和學習,達到兩者的平衡。

6. 運動習慣是一生健康的保證

生命在於運動。若該動不讓動,上學必多動;學前任其活動,動夠上學不動。其實運動協調能力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智力。

你也許想不到,有些小學生跑步姿勢不夠協調、易摔、不會跳繩、唱歌跑調、發言口吃、字寫得不好看、看上去聰明學習成績卻不如意,其實都和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缺乏、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當度過了幼兒時期,運動習慣更多地是幫助一個人強身健體、心情愉悅,擁有積極樂觀的好心態。

7. 閱讀習慣是一生的財富

現在,人們越來越認同教育應該是自我的、一生持續不斷的追求,而不是學校裡的十幾年,老師灌輸給我們的那些知識。

自我教育的基礎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自發地從各種書籍裡汲取營養。

現在的童書市場比以前繁榮很多,各種好書層出不窮,親子閱讀的理念也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贊同,不少父母已經開始在育兒之路上踐行起來。

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起閱讀的習慣,會比成年後再來培養容易的多,也會在無功利性的閱讀中更加發現閱讀的樂趣。

當一件事是有樂趣的,那麼離習慣就不遠了。

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這些良好習慣呢?家長可以從以下8個方面做起:

1. 有利的環境

提供固定、安靜、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一踏入這個環境就有氛圍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2. 耐心的引導

告訴孩子原因,讓他們瞭解為什麼要培養這些習慣。當孩子在落實習慣培養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耐心地引導他們,不要期望一次成功,耐心多次才可以。

3. 及時的稱讚

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表揚他們,讓他們知道是哪個具體的行為做得好,值得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促進習慣養成。

4. 良好的示范

父母讓孩子養成的習慣,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做到了。身教永遠勝於言傳,有些道理說很多遍,不如自己做一遍。

你想讓孩子做事情專注一心一意,你就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其他事;你想讓孩子遠離在家儘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響孩子學習的事。

5. 堅決的態度

培養習慣的過程中,當孩子不配合,或者效果不理想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表明自己的立場,給孩子界限,知道有些規矩是必須的!

6. 默契的合作

父母首先意見要統一,不要在孩子面前態度分歧,有不同意見私下交流討論。否則當著孩子的面,會阻礙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7. 制定規則

將習慣落實成具體的規則和計畫去執行。比如放學後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時間,不隨意更改;學習的時候儘量不做其他事情等。

8. 增添趣味性

順應孩子的天性,不妨給枯燥的計畫加點趣味性。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賽、做到可以換取獎勵,做不到就要換取懲罰等等。用遊戲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