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能看到去世的親人?並不是他們有特殊能力,科學這樣解釋
2021/10/13

如果說新生兒代表的是開始,那麼老人的故去代表的就是生命的結束。死亡是大家不想面對又不能不面對的話題,可能對於成年人來說,親人故去會讓心情不好,但也能接受。

很多老人都說孩子有“天眼”,可以看到故去的親人,甚至還會有親人回來看孩子。其實並 不是孩子靈魂純淨,或者是“天眼”可沒閉,才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內容,是他們對於死亡的理解還不夠。

外婆去世孩子神不守舍,是姥姥回來看孩子了麼?‍

上個月是琳琳最難過的時光,因為母親因病去世了。終於料理完了所有的事情,卻發現自己3歲的兒子情緒有點反常。

每天不再像之前那樣活潑開朗,經常坐在一個地方發呆,甚至晚上還會做夢哭醒。哭醒後會喊著“姥姥”。開始的幾天琳琳沒有覺得是問題,想著可能是孩子也在想姥姥。

後面幾天開始影響吃飯、睡覺和白天的狀態,家裡的親戚開始提醒琳琳“ 是不是孩子的姥姥回來看孩子了”

本來不在意的琳琳,可是身邊的人一直在說,琳琳也聽說過 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內容,所以琳琳也開始糾結到底是不是需要找人“看看”。

科學的解釋琳琳兒子的表現,並不是孩子有特殊能力‍

其實,生活中像琳琳兒子這樣的情況並非罕見,很多媽媽都表示自己孩子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能力,他們不是時不時地對著空氣中說話,又或者是看到某些人,著實讓大人們後背一涼。

但實際上小孩子這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並非是有什麼特殊的能力,從科學角度也是可以解釋的。

能力的差異

特別是對於一歲以內的孩子,很多老人都說可以看到很多大人看不到的內容,其實是因為 孩子3-8個月的時候,對圖像的認知能力比較突出,但是語言的表達上比較薄弱,就容易讓大人誤會。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於圖像的認知能力逐漸減弱,所以也就沒有了所謂的能看到東西的能力。因為從小生活在孩子身邊的親人故去,孩子會因為家庭中的氛圍而出現相關內容的影響。

俗話說“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白天想得多了夜裡就容易出現夢魘或者哭鬧地醒來。

泛靈的心理

在小孩子的世界中, 所有的物體都是有生命的,比如和她一起玩的毛絨玩具、小汽車都是可以和自己對話的。經常看到小孩子自己一個人和玩具叨叨地說個不停,家長也不要太奇怪。

所以當身邊的親人去世後,他們也可能習慣性地把某件物品當作是自己的親人,與它進行對話,算是對自己感情的一種表達。

想像力豐富

小孩子大腦中的思維是跳躍的,他們可以和自己大腦中構思出來的人物進行對話和遊戲,很容易在人物之間穿插。當自己熟悉的人去世後,他們會把這種感情放到自己想像中的場景中,甚至是畫畫的時候還能畫出自己大腦中親人的樣子。

對於死亡這個概念,孩子是沒有了,他們只是會疑問為什麼那個人很久沒來看自己了。

對於孩子小時候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事物,這些都並不是人們口中所說所謂的“靈異事件”,都是有科學的解釋的,所以家長也不要過分地迷信,更不用去採取一些措施。

等到孩子長大後,這類情況就會自行消失,家長萬不能因為自己的懷疑,而給孩子從小就傳播一些不正確的封建迷信理念。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