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的清洗也「大有學問」,家長敷衍了事的背後,是寶寶的健康在買單
2021/02/07

俗話說「病從口入」!對還在吃奶的寶寶,尤其是3個月以下的小北鼻更是如此。像奶瓶、奶嘴這種天天往嘴裡送的東西,一定要注意衛生。想用「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糊弄娃?分分鐘就嘔吐+腹瀉給你看!

夢潔是第一次當媽媽,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由於兩家的父母離得遠,也沒人給她搭把手,自己照顧起孩子來那叫個手忙腳亂,有時候就會偷點懶。

有一天,孩子突然從熟睡中哭著醒來,怎麼哄都哄不好,然後發燒和腹瀉接踵而來,夢潔片刻都不敢耽誤,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掛急診。

對孩子進行了詳細檢查之後,兒科醫生指出,孩子應該是食入了細菌超標的不潔食物,由於腸胃炎而出現了高燒和腹瀉的情況。

聽到醫生的診斷,夢潔陷入了疑惑之中,明明每天只給孩子喝母乳,連自己在飲食方面也很注意,為什麼會細菌超標呢?

為了找到源頭,醫生緊接著詢問了夢潔奶瓶的清潔方式,夢潔如實回答:「一般都是放在鍋裡煮一煮,但要是來不及的話就用熱水簡單燙一下,反正一樣能起到消毒作用。

聽到這裡,兒科醫生搖了搖頭說道:「真是無知啊!開水燙一下奶瓶根本起不到消毒作用,再來不及也不能敷衍了事啊,這不是害了孩子嗎?」

夢潔這時才如夢初醒,看著躺在病床上遭罪的寶寶,無比懊悔和自責。

開水燙奶瓶是「假消毒」,家長敷衍了事的背後,是寶寶的健康在買單

眾所周知,高溫消毒是最普遍最日常的一種方式。

正因如此,很多寶媽清潔奶瓶時,僅僅是拿開水沖洗一遍,或者最多也就是泡一泡,整個過程大概只有幾秒鐘,起到的消毒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其實,這種消毒方式只不過是做「表面功夫」罷了,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站在科學的護理角度,強烈不建議大家用開水燙奶瓶這種無知、敷衍的方式,最後還是寶寶的健康在買單。

①母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需要徹底清潔,如果奶瓶的消毒工作不到位,容易滋生細菌,對寶寶的健康不利。

②將奶瓶放置在沸水中煮沸3分鐘以上,才有可能滅掉80%的細菌,更不用提開水燙是否能消毒了,大部分的細菌仍然會殘留在奶瓶上。

以下這4種清洗方式,只會讓奶瓶越洗越髒,看看你是否也中招了呢?

1、 僅用清水沖洗奶瓶

寶媽們會認為,自己的奶水,或者是購買的奶粉都很乾淨,加之一天之中要多次用到奶瓶,完全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地每次都對奶瓶進行消毒清洗等,所以僅僅用清水沖刷一下,就算完成任務。

殊不知,僅用清水沖洗,奶水中的油脂還會殘留在奶瓶上,當微生環境合適時,細菌就會悄無聲息地生長和蔓延。特別是奶瓶口、奶嘴,特別容易藏汙納垢,一定不能糊弄。

2、 用洗碗水清洗奶瓶

一些家庭為了省事,在寶寶用完奶瓶後不及時清洗,而是留到大人用餐後一起清洗。這在時間上首先就存在很大的問題,不及時清洗奶瓶,會給細菌生長提供可趁之機。而與大人的碗筷一同清洗,即使水質再清亮,也會摻雜進洗滌劑的成分。要知道,寶寶專用的奶瓶清洗劑配方都較為溫和,成人用的洗滌劑則更加「猛烈」,加上殘羹冷炙的發酵,與大人餐具混洗,奶瓶的安全隱患真不小。

3、 開水燙奶瓶即為消毒

這裡所說的開水,往往是儲存很久的「暖壺水」,在溫度上就不達標。而即使是剛燒出來的熱水,在燙奶瓶的過程中溫度也會有所下降,肯定達不到預想的消毒標準。正確的消毒方式就是「煮」奶瓶。還要提醒寶媽的是,針對溫奶、消毒一體的恒溫暖奶器,在消毒前最好將溫奶的水換掉,用新加入的水煮沸消毒。

因為溫奶的水中也會存在或多或少的油脂,從而導致消毒不徹底。

4、 奶瓶儲水不處理

不僅是剩餘的奶沒有及時倒掉,一些粗心的寶媽還特意將用過的奶瓶裡泡上水,以便沖洗時更方便,這些都是清洗奶瓶的誤區。奶瓶中殘留的水分會滋生細菌,不是蓋上蓋子,或者裝上清水那麼簡單。而尚未晾乾的奶瓶,再蓋上蓋子,反而會在瓶中形成水珠,寶寶再次喝奶時也會有異味。正確的做法是通過擦拭或甩幹,消除奶瓶中的殘存水分,守護好寶貝最重要的喝奶工具。

跟Wendy媽一起來瞭解下清洗奶瓶的正確步驟吧~

第一步:

將剩奶倒掉,將奶瓶、奶嘴、奶嘴底座全部拆開,用清水沖洗;

第二步:

在奶瓶內滴入適量奶瓶清洗劑,加入適量清水並搖晃5~10秒,用奶瓶刷仔細清洗瓶身內部以及瓶口螺紋處;

第三步:

把奶嘴翻過來,用清洗液擦洗,擠壓或揉搓奶嘴頂部,使清洗液與各部分充分接觸,以便完全清除奶垢。

如果奶嘴吸孔處有殘餘奶垢,可以用細針仔細清潔吸孔,讓奶瓶吸孔保持通暢。需要注意的是,奶嘴吸孔部分較薄容易被撕開,清洗時要格外小心;

第四步:

用清水沖洗乾淨後,進行消毒。

Wendy媽有話說:

家長在清洗奶瓶這件事上要多花些心思,勤洗勤消毒,熟練後就不會容易忘掉。其實清洗奶瓶只是帶孩子過程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就是這一件小事先做好,最大化的保障寶寶的健康,寶寶才能快樂無憂的成長!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