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允許孩子吃零食的媽媽,反而能教出優秀的娃?你的做法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2020/11/23

兒童心理學:為什麼允許孩子吃零食的媽媽,反而能教出優秀的娃?

在現實中出現這樣一種怪像,生活中總是嚴加管教孩子的父母,一旦孩子脫離了父母的監管,或者有人拿零食想要試探孩子的時候,這類孩子反而更容易中招,甚至可能會出現暴飲暴食的傾向。

而那些允許吃零食的孩子,對零食反而有一定的自製力,這樣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對自己再做要求,孩子心中也會有個尺度,注意點到為止,也不會容易被人拿零食哄騙走。原因有以下4點:

一:孩子總是生活在父母的高壓下,反而容易會有過度彌補心理

當孩子總是生活在父母的掌控下,總是被父母嚴格要求,一點零食都不能吃的時候,孩子也可能會出現對自己過度彌補的心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得不到越想要追求。

孩子童年越缺失某件東西,長大後就會越喜歡用這種東西彌補自己的殘缺不完整的童年,甚至會出現過度追求,因此父母一定要盡可能的理解孩子,一定程度上允許孩子吃零食。

二:沒吃過零食的孩子,童年是不完整的

沒吃過零食的孩子,童年也可以說是不完整的,尤其是現在物質生活充裕了,大多數父母都有條件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所以更沒有必要在孩子零食這方面,過於謹小慎微。

不讓孩子吃零食,其實也是抹殺了孩子的天性,成年人的生活已經夠艱難了,父母沒有必要讓孩子過早成熟,過早適應中年後的養生生活,只要孩子不過量,適度吃一些零食還是非常可以的。

三:孩子人際交往會受阻

孩子的思想單純,很多孩子的友誼都是從互換零食建立起來的,尤其是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更是會經常聊起什麼東西好吃,愛吃什麼這個話題,如果孩子從不吃零食,也就相當於少了一些簡單又容易拉近與他人距離的話題,這樣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父母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對孩子來說,孩子的社交積極性可能會受挫,對於父母而言,無法正確引導孩子,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其實也是一種責任的缺失。

四:父母管教越嚴,反而越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

父母管教過嚴,要求過高,其實也會對孩子有一系列的影響,多疼孩子管教的越嚴格,反而越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讓孩子覺得父母並沒有這樣愛自己。

孩子提出要吃零食的時候,父母的做法,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格局和未來,父母強制拒絕的話,孩子日後可能會抵觸父母的管教,甚至可能會出現頂嘴的可能性。

父母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孩子可能會出現愛吃零食不愛吃飯的壞習慣,這個時候父母再加管教的話,管教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父母應該怎樣做?

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用孩子想吃零食這件事舉例,雖然吃零食並不是好習慣,但為了避免孩子陷入自我壓抑,家長可以在不傷害孩子身體健康的基礎上規定她每天吃零食的數量和種類,或者自己做一些健康的小零食給孩子吃。

這種適當的滿足可以讓孩子不必壓抑自己的渴望,同時也能很好的監控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習慣,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們不應該盲目地打壓孩子的渴望,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如果只是不斷地阻止孩子做想做的事,家長只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壓抑。

獅獅媽溫馨寄語:父母不讓孩子吃零食,是因為真的是零食有害健康,還是害怕孩子因為嘗到零食而不再聽媽媽的話,從而對孩子失去掌控。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是孩子從媽媽身邊逐漸獨立的過程,我們需要學會的是把獨立自主的能力逐漸教給孩子。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