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吼了孩子,孩子不記仇?真相太紮心了
2021/12/03

之前有家長求助,問如何才能讓自己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控制好情緒。 我相信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尤其是孩子和你對著幹,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的時候。

有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女兒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開始鍛煉她自己去上學。有一天,女兒沒有按時回家,我急忙打電話給班主任,班主任卻說她一放學就走了。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擔心女兒發生意外,于是一刻沒敢猶豫,沖出家門找女兒。

看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我心急如焚,想到了報警。這個時候,孩子外婆突然打電話給我,說孩子剛回家。我趕回家後才知道,原來女兒放學後去同學家做作業了,因為沒有手機,所以沒有告訴我。

聽到這裡,我氣不打一處來,便動手打了女兒。當時她嚎啕大哭,縮在客廳的角落裡,害怕得渾身發抖。這件事發生的第二天,女兒的一個舉動,讓我很心疼。

那天早晨,女兒來到臥室,用可憐巴巴的語氣告訴我:媽媽我錯了,我以後改。看到這一幕,我的心軟了,我想也許是那天怒不可遏的模樣,把她嚇到了。

後來,這件事讓我反思了很久,如果我的孩子性格比較叛逆,我那樣對她,她會不會記仇?」

還記得之前在短視訊平臺上看過一個視訊: 一個女孩在被媽媽罵了之後,兩眼淚汪汪地說:「媽媽,你知道嗎?其實我愛你的時間,比你愛我的要久。」

這個瞬間,讓很多做父母的人感動落淚。我們總是以為孩子才是需要照顧的一方,可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孩子也在偷偷照顧著大人。 就像不管你怎麼凶孩子,他都會很快就對你笑了。

也許你認為,孩子不和家長記仇的原因,是因為他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了。但其實,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第一,因為孩子用全身心愛著你。

我們總是說,天下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是的,我們為了讓孩子有良好的成長環境,過上好生活,每天不辭辛勞地工作、賺錢,一句怨言都沒有。

可孩子對家長的愛,比這些要簡單得多。 在小孩子眼中,家長是無所不能的超人,是他們的守護神。不管遇到了困難,還是受到了委屈,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家長。

可反觀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是優秀的,有時哪怕犯一點小錯,也會沖孩子怒吼。有的時候,我們即使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太妥,卻從不向孩子道歉。

孩子的愛是單純的,是不帶任何心理預期的,他們愛父母的原因,不是父母能買好吃的好玩的,也不是父母有多優秀,就是單純的愛。

第二,害怕被爸爸媽媽「拋棄」。

從孩子懂事起,我們就總說,一定要聽話,要懂事。所以每次孩子犯錯了,我們就會以「不聽話」為理由狠狠地訓斥一番。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認知:原來只有聽家長的話,才能被喜歡。

曾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調查人員找到幾十名兒童,問他們:「當你們爸爸媽媽發火的時候,你在想什麼呢?」

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所有孩子的回答都是:「我害怕爸爸媽媽不愛我了。」如果孩子一直存在這種認知,那麼就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為了得到家長的認可和誇獎,而強迫自己變得懂事。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家長的「吼罵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甚至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

之前,在一檔採訪中,某女星曾講述了自己童年的經歷。她的媽媽總是採取非常極端的方式教育她,從小她就在無止境的打罵中成長。 曾經有很多年,她只要聽到媽媽的腳步聲就會不自覺地感到恐懼、焦慮。

她說,媽媽非常可怕,甚至會在她考砸了之後,拿枯樹枝狠狠地打她的手。在家長看來,孩子不打不成材。 可是換位思考一下,當你作為孩子,看到自己深深愛著的家長,變得如此可怕,你會有什麼感受?

你會感激父母的良苦用心嗎? 肯定不會。因為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在面對暴力的時候,都會覺得恐懼。所以,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暴力的教育方式是萬萬不可取的。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糾正錯誤,而不是讓他害怕、屈服。即便沒有忍住,沖孩子發了脾氣,我們也要放下做家長的架子,學會跟孩子道歉。健康的家庭關係,一定是要有感情流動的。

何為感情流動呢?就是學會表達愛、歉意、感激等感情。最後,願每個孩子都能在充滿愛和寬容的環境下長大。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