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孩子沉迷手機,4到11歲這個潛伏期一定別錯過,父母要記牢
2021/04/02

孩子到底應不應該使用電子產品,是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問題。手機、平板電腦使用時間長了,會對視力和大腦產生很多不利影響。

但是科技時代,完全杜絕電子產品又不現實,孩子到底幾歲可以開始用手機、平板?每天用幾個小時?孩子出現沉迷螢幕的跡象,該怎麼辦?……始終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畢竟,我們都是從一個沒有智慧手機的時代成長起來的,專家和科學家也沒有任何的過去經驗可以借鑒。

一位英國兒童臨床心理學家伊麗薩白·基爾比撰寫的《隔屏教育》,倒是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在書中提出了幾個很不錯的觀點,各位家長可以學習借鑒。

使用螢幕就像吃糖一樣,一定要嚴加管理;

管理時機一定要把握好4-11歲這個「潛伏期」;

至於管理方法,可以參考管理寵物和戶外活動的方法。

有遠見的家庭會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沉迷螢幕,其實就像愛吃糖一樣,來自於人類的本能。

螢幕一打開,你就會進入「多巴胺噴發」的狀態。這和人類對糖的反應是一樣的,糖既能夠提供能量,又能使得大腦分泌多巴胺,這也就是甜食讓人有幸福感的原因。

人類對待糖的方式,也可以用來參考對待螢幕的方式。過度食用甜食,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傷害,並且會加速皮膚的老化,因此控制糖的攝入非常關鍵。

在螢幕使用方面,就像對待糖一樣,要合理並且控制。

美國Common Sense Media的資料顯示,低收入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費8小時7分鐘使用螢幕進行娛樂,而高收入的青少年每天花費5小時42分鐘。

像比爾·蓋茨這樣的科技精英,自己靠高科技設備起家,家裡的規矩卻是孩子要在13歲後才能擁有手機。

這個13歲後才能擁有手機的規矩,非常值得借鑒。因為《限屏教育》就提出,養成良好的螢幕使用習慣要從小抓起,這就好比從小給孩子養成健康飲食習慣,那麼進入青春期後不用管太多,孩子也不會有健康隱患。

而如果從小不節制飲食,等孩子變成了小胖墩再減肥,過程可能會很難受,也未必會成功。

「從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答案是從4-11歲這個「潛伏期」開始。

隔屏教育,千萬別錯過4—11歲這個潛伏期

4-11歲是心理學上的「人格發展潛伏期」,它既是孩子未來各種才能和發展的潛伏期,也可能是未來各種問題的潛伏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再像幼兒期那樣愛哭鬧,又尚未到達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性格安穩、平和,家長也經常會不重視這個階段。然而這段時間,正是孩子開始建設自我認同,發展興趣愛好,同時也是對螢幕開始產生強大興趣的時候。

如果在這樣一個關鍵階段長時間對著螢幕,可能對他們發育中的大腦產生不利的影響,也會錯失發展社交技能和情緒技能的良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分辨不出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

如何幫助「潛伏期」的孩子控制螢幕時間?

1、把螢幕設備視作家庭寵物,給使用螢幕制定一套規則。

孩子可能會產生控制感的錯覺 「手機是我的,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但給孩子螢幕設備,類似讓他養了只狗,不是簡單地把狗給他就好了,必須好好思考養狗的種種現實問題,確保它能和家人和睦相處。規則訂好了,狗狗就會成為家庭的歡樂來源,否則就是麻煩的來源。

同樣,把手機或平板交到孩子手上之前,家長也必須負起責任,提前設立規則和計畫。

2、把使用螢幕視作戶外活動,家長要始終負起監管的責任。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外出時,非常擔心且焦慮,生怕孩子遇到什麼危險,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孩子沉迷于螢幕時,遭受身體和社交傷害的風險明明比在外面玩耍更大,家長和孩子還經常同處一室,卻完全忘記了監管。

和青春期的孩子比起來,潛伏期的孩子更加乖巧,容易管教,而且這個年齡段有一個特點——鍾愛規則。

4-11歲的孩子開始理解規則的重要性,並且發展出強烈的道德感,對他們來說,道德就是正確地做事情,且盡可能地服從規則。所以,他們如果沉迷螢幕,不是因為不守規則,而是因為沒有規則或規則執行不嚴格。

也就是說,孩子們沉迷螢幕,和家長行為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經常抱著手機,孩子也就會受到父母影響,沉迷手機、平板。

如果全家人一起制定和螢幕相關的規則,而且家長帶頭遵守,那麼他們就會更容易做到。

看到這裡,家長們是否意識到了隔屏教育的重要性?想讓孩子不要沉迷手機,最重要得就是父母先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多多陪伴孩子。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