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玩手機我就不可以?」生活中的「雙標教育」會讓娃變叛逆,孩子能學好才怪
2021/07/08

許多家長常常抱怨,覺得自家孩子不夠聽話,總是會出現叛逆的現象,時常和父母頂嘴。其實孩子的不聽話,很有可能是由於父母的雙標所造成的。當孩子出現了不聽話的現象,家長需要及時的進行自我反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態度出現了偏差。

孩子:為什麼爸爸可以玩手機,我卻不行?‍

小軒今年5歲了,看到爸爸的手機放在沙發上並且螢幕亮著,於是拿起來擺弄起來,爸爸過來一把搶過手機說:「小孩不准玩手機,對眼睛不好!」然後自己拿起來開始埋頭於手機中。

這讓小軒非常費解,為什麼自己不能玩?爸爸每天下班回到家中後,卻都是沉浸在手機中?於是忍不住問了爸爸:「為什麼不讓我玩,你卻自己玩呢?」,爸爸:「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我說不能玩就是不能玩」

,這個回答讓小軒心裡有點不舒服,卻又不敢反駁了。

顯然小軒爸爸說的話是沒有邏輯可尋的,也毫無說服力,雖然小軒沒有反駁,但是心裡卻是一百個不服氣,只能回房間暗自生悶氣。這樣不僅對於親子關係有很大影響,對孩子的心理發育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為什麼很多父母會雙標?‍‍

1)一種自私行為,只為方便自己

要求別人都是一套一套的,到了自己身上卻真的是「板不住」。的確,作為家長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為什麼偏偏自己不能身體力行呢?

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打心底裡服氣自己,就要言傳身教。

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都沒有一個好的紀律和生活習慣,怎麼有權利去要求孩子?

2)認為自己是「老子」

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是「你爹你娘,所以,當我們教育你時,只有遵從的份。

這一類家長真的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如果你對於孩子不能平等看待,以後也別強求孩子能跟自己有多親近,更不用奢望孩子能把自己當朋友一樣傾訴心底話了。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生活在無盡的壓抑中。

對於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發育沒有絲毫益處,很多自閉和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是處於這種家庭環境中,沒有快樂可言。

3)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還有一些家長是「望子成龍」,以為通過自己的「壓迫」能讓孩子變得自立又積極,結果卻忽視了孩子悶在心裡的感受。

父母一味地對孩子提出要求,而孩子提出的問題就一律無視,這樣的不對等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還會使孩子更加叛逆。

父母的雙標教育,對孩子會產生哪些影響‍?

孩子變得叛逆

很多雙標的父母會發現,當自己教育孩子時,孩子是會極力抵抗的,主要體現在頂嘴甚至過渡惱怒。

雖然大部分都是以父母勝出結尾,那是因為孩子尚存一絲對父母的敬畏,並不代表服氣。

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叛逆,很可能最後一絲敬畏也會很快消失殆盡。父母的雙標,會拉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不再是孩子心中信任的人。

孩子內心缺乏規則

孩子的心智發育並不成熟,父母的雙標讓孩子感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方式,不僅會腦子混亂,還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喪失原已經形成的規則感,使孩子失去辨別能力。

而且,孩子還很可能會因此失去「邊界感」,做事沒有邏輯沒有原則可言。

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響力

作為父母,如果沒有威懾力,基本在孩子心中也就毫無影響力可言了。然而,這個威懾力是自己一點一滴積累的。

並不是憑藉自己作為家長來說特有的「權利」,如果能讓孩子打心底把父母當作榜樣,那是說明教育時很成功的,這樣的父母也是極具威懾力的。

如果想讓孩子佩服自己,那一定不能做雙標的父母,自己的身體力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用多說任何話,孩子就會變得自覺。

所以,父母對於孩子能做出恰到好處的引導,是最關鍵的。沒有雙標,沒有強制,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才是讓孩子自我成長的最佳方式。

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些「錯誤的枝杈」,於是父母制定一些規則,但是這個規則,是需要大家共同去遵守的,孩子感受到了父母與自己的「共情」,才能更好的理解父母的做法和管教。

呼籲各位家長,想解開孩子沉迷網路問題的鑰匙,其實就在家長自己身上;放下手中的手機,適當的陪伴不僅可以讓孩子少玩手機,還能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並且從父母身上學習到課堂以外的知識。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