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有多耀眼,背後就有多努力!孩子,讀書是帶你看世界的路
2020/12/23

為母則剛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理解與呵護才是當媽的心靈雞湯!大家好,我是面膜媽媽

吃不了讀書的苦,註定要吃一生的苦!——面膜媽媽

有句話說得好: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不要以為有名校傍身,就可以任性揮霍。到頭來一定得不償失,追悔莫及。

社會遠比校園複雜,今天校園都已經無法容忍混日子的人了,明日社會的懲罰會殘酷百倍。

01

身邊越多的孩子,不願意讀書,抱怨讀書苦,讀書累。

相比起讀書,玩手機,打遊戲再美好不過了。

但孩子們不知道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容易,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千倍萬倍的努力。

富士康生產線上,一位來自江西的00後女工陳茉莉,有一次打歪了一顆螺絲,正好被線長看到,罵了她。

這是她打歪的唯一一顆螺絲,她覺得委屈,回了嘴,從此壞日子就開始了。

她逐漸發現,週末加班沒有她的份,每天上完8小時班,線長就讓她下班回去休息。

在富士康,賺錢的管道只有多加班,如果不加班,只能拿到1900塊錢底薪。

流水線上一個阿姨給她出主意,說可以塞點紅包給線長,然後道個歉。

也只有在這種時候,她會無比想家。

她想起來,父親雖然會經常抱怨她,但也是一直想要她繼續讀書,她記起來父親常說的一句話:「有學歷了,社會上才能少受些氣。

02

前幾天,面膜媽看到大陸一個男孩,半蹲在一個泔水桶前,一邊忍不住連連發出作嘔聲,嘴裡說著:「我不想幹了!」一邊伸出右手從泔水桶裡撿麵條。

這一幕看得人既心酸又好笑,男孩為什麼要從又髒又臭的泔水桶裡撿麵條呢?

原來男孩這一陣突然不想學習了,認為自己隨便做什麼都可以。

媽媽說自己家是開麵館的,就懲罰男孩從撿麵條幹起,告訴他「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也有網友舉例說,老同事的侄子突然不想讀書了,他爸帶他去割麥子,那個熱、癢、累,侄子終於覺得還是讀書好,現在應該博士畢業了。

但其實比起在孩子退縮的時候,才想起來用勞動這一招來治他,不如像河南許昌12歲的男孩,靠自己長年累月撿廢品賣錢,居然攢下了上萬元的鉅款。

其實男孩的家庭條件不錯,但是父母都吃過苦,從小就教育男孩想要什麼要靠自己去爭取,於是媽媽帶著男孩開始一起掙錢。

每天放學後,男孩都要一路翻垃圾桶,把紙箱和塑膠瓶等雜物撿回家放在小屋裡,攢一段時間後拿到廢品站去賣。

現在撿廢品已經是男孩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平時非常節約,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懂事而又努力上進。

正如俄國作家岡察洛夫所說,整個人生就是思想與勞動,勞動雖然是無聞的、平凡的,卻是不能間斷的。

人生無非就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種,父母需要認識到體力勞動跟腦力勞動對孩子的成長同等重要,才會更懂得利用勞動讓孩子學會珍惜生活。

03

我們該怎樣正確讓孩子吃苦

一、用「無條件的愛」讓孩子主動「吃苦」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裡,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而吃苦則是讓孩子求而不得,這兩者本身就是矛盾的。

然而事實上, 吃苦教育和無條件的愛都是為了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泰國有一視頻廣告《鳳梨冰條》就最好的詮釋了這一觀點。

視頻中,母親靠販售現切水果維持與女兒相依為命的生活,到了炎炎夏日,街上孩子們都在吃著五顏六色的霜淇淋,生意慘澹的媽媽面對女兒也想吃霜淇淋的請求並沒有呵斥責駡她,反而理解女兒的渴望,力所能及切了一支「鳳梨冰條」。

女兒吃了一口就突發奇想,可以去賣鳳梨冰條賺錢。媽媽接受了孩子的建議,但面對第一次冰條賣不出去,媽媽並沒有直接去幫她或讓她放棄,而是鼓勵她讓她去市場學習他人的交易方式,最終孩子回家畫起了廣告板,在市場售賣時每次還附上不一樣的銷售話術,生意遠超媽媽。

視頻中的媽媽給了女兒「無條件的愛」:理解她想吃霜淇淋的渴望,滿足吃冰條的願望,採納她賣冰條的意見,鼓勵她在困難中去學習;

也給了她吃苦的教育:買不起霜淇淋只能自製冰條,不幫她賣冰條,讓她自己獨身面對困境。

所以, 讓孩子受吃苦教育的前提是給他無條件的愛,有了愛的支撐,孩子才會願意吃苦,才能在吃苦中成長

,反之,如果視頻中的媽媽呵斥孩子因為貧窮還異想天開要吃霜淇淋,還讓她滾去自己賺錢,孩子還能想到這樣的賺錢方式並積極學習嗎,恐怕對媽媽只有怨恨或從此以後藏起自己的渴望吧。

如果只是一味的讓孩子去吃苦卻沒有給予足夠的愛,那就是虐待,是傷害,只會讓孩子更冷漠,更不願意去吃苦。

二、有目標的吃苦,不是亂吃苦

我有一朋友,對繪畫非常感興趣也很有天賦,當年上高中時,自知單純以自己的文化科分數肯定考不上好的大學,就跟家人商量試試去考取美術特長招生,專心學美術,結果家人並不理解他,一致認為讀書才有出路,畫畫能有什麼出息,就會選輕鬆的事幹,不懂得去吃苦。

結果對朋友百般阻撓,一看到他去動繪畫的工具就是警告隔離甚至銷毀,每天緊盯著孩子去看書讀書,只是被迫放棄的美術的朋友再也沒有心思去學習了,每天人在心不在,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高考後名落孫山的他就離家出走了。

讓孩子吃苦,不是讓他們吃你所認為的苦,而是讓他們在自己專注的某一領域能堅持下來,哪怕在學習的過程中很艱苦迷茫,也不隨意退縮放棄,咬牙堅持下去。

「吃苦」一詞對於不同的人本身就有不同的含義,在我們的常識裡,農民是最會吃苦的人,可如果讓他們去看一本書呢;博士碩士生不夠會吃苦嗎?可如果讓他們去親自種一畝地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只有喚醒孩子內心的需要,喚醒他挑戰自己、適應艱苦環境的意識,讓他在接受鍛煉和挑戰的同時,感受到美好和難忘,吃苦教育才是有效果的。

所以,不要一味的只要求孩子吃苦,哪怕孩子從一開始就強烈反對不願接受,這樣的吃苦只會造成孩子憤怒和怨恨,讓孩子自己選擇,並告訴他: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既然是自己選擇的,那麼相信你也一定能堅持到底。

三、不想吃「學習苦」,那就先嘗「生活苦」

泰國媽媽帶不想上學的孩子撿垃圾的事件相信大家都看過,這位5歲的孩子吵著不要去學校,媽媽好說歹說都不頂用,最後媽媽告訴孩子:要想不上學就必須自己生活,一個人不能無所事事,但因為你的年齡原因,而且自身毫無技能,唯一能做的就是撿垃圾換錢賺生活費。

於是她帶著孩子去撿垃圾,當天有太陽,他們連續走了約3公里去垃圾堆裡翻找有用的垃圾,孩子不停喊累,但媽媽並不為所動,好不容易撿了一整袋瓶子,卻只賣了2泰銖,孩子體會到勞動艱辛後想坐車回家,想吃霜淇淋,結果都因錢不夠而不得,這是他才發現在學校學習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嚷著要去上學了。

每個人都有惰性,不想吃苦是每個人的本能,在這個時代,誘惑太多,一味的棍棒教育也許只能暫時奏效,但如果孩子理解不了家長的苦心,認識不到事情的本質,這樣的教育本身就是不走心的,真正的教育是需要家長耐心的引導,不溺愛,讓孩子養成自我學習的意識才是根本

面膜媽媽有話說: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對他們來說不只是一句掛在牆上,寫在書桌上的警句,而是每天支撐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求學的源動力。

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讀書可以;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學習可以。

孩子,未來的確有無數條道路,但是讀書能夠讓你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去走你最喜歡的那一條。

請始終相信,就算我們最終跌入繁瑣,洗淨鉛華,但是讀書多了,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

讀書多了,你會發現更廣闊的世界。

我是面膜媽媽,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我,面膜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 面膜媽媽養娃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