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自信滿滿,這4條「女孩守則」,父母再忙也要看
2022/01/07

熱播劇《愛很美味》完結,王菊飾演的公司負責人夏夢令人印象深刻。

你看,她明明那麼優秀,卻是努力型女孩的自卑代表。

上學時,同學方欣溫柔漂亮,劉淨風趣幽默,而她呢?

同學們聊起她時,總是努力回憶,最後敷衍一句:她學習好。

雖然被刺痛,但學習好,卻成了她唯一優點。

為了牢牢抓住這個優點,她做學霸,做工作狂,一路奮鬥成公司高管。

按理說,她的進階路最有資格自信,可她最自卑。

她勝于優秀,也敗于優秀。

優秀對她而言,不是自信,而是壓力。

這個世界有許多「夏夢」,她們積極進取,卻充滿挫敗。她們明明成功,卻隱瞞成就。

作為成人,親歷社會久了,很容易體會:優秀美麗的女孩比比皆是,自信勇敢的女孩寥寥無幾。

成長中的女孩,在文化、社會、環境制約下,受到的歧視、定義、標籤、指點正在扼殺她們的自信。

身為父母,我們無意識灌輸的「男女有別」,也在潛移默化性別刻板印象。

女孩在教條框架中長大,束縛多了,自信就少了。

生養女孩,我們希望她們的人生是無所畏懼的,我們可以為孩子做這3件事。

真正的自我,不被性別左右,只被潛能驅動

BBC紀錄片《男女不再有別》中,研究人員為了證明「性別差異是否真的存在」,他們做了一個實驗。

給女寶寶玩男孩擅長的俄羅斯方塊,給男寶寶玩女孩喜歡的娃娃。

連續三個月後,大家驚訝發現,玩俄羅斯方塊的女寶寶,空間感並不比男孩差,男孩也可以心思細膩的照顧娃娃。

這說明,男女先天能力所差無幾。

真正令男女大腦結構發生變化的,是我們後天有意無意地干預。

總給男孩玩算珠,他的邏輯能力被啟動,似乎男孩的邏輯性更好。

總讓男孩做男子漢,他在成長中不被驕慣,似乎男孩性格更堅毅。

這一切跟男女差異無關,跟父母更傾向培養孩子哪方面能力有關。

如果女孩只能做「女孩的事」,她們很多潛能註定被埋沒。

中國首位執行出倉任務的女太空人王亞平,在《挑戰吧太空》聊起自己21歲,去重慶執行人工增雨任務,在極端惡劣的天氣下,她不僅出色完成任務,更收穫巨大成就感。

從飛行員到宇航員,從天空飛向宇宙,即便結婚、生子,王亞平沒有舒適區,也沒被女性角色牽絆。

她替萬千女性看見浩瀚宇宙,也替廣大女性看見人生種種可能。

這種可能,先跨越性別,再用能力說話。

很贊同她說的一句話: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觸摸得到。

作為父母,想要孩子有所建樹,就別對她有性別束縛。

和男孩一樣勇于突破自我,女孩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多優秀。

忠于內心,而不是忠于性別,我們越對女孩不設限,她們人生才無極限。

真正的努力,不是畏懼失敗,而是挑戰失敗

《陪你一起長大》中,女孩新月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會法語讀詩,會彈鋼琴,會跳舞。

可她並不開心,每天活在被爸爸要求「必須第一名」支配的恐懼中。

于是,她的狀態越來越差,成績越來越不理想。

努力對于她而言,是種負擔,不是為了成績更好,而是成績別掉。

這跟父母高要求有關,也跟孩子承受力有關。

但孩子長期在錯誤的道路上努力,面對困難或挑戰,她們會變得消極:好像無論怎麼努力,我都可能失敗。

演員喬欣早年和其他《歡樂頌》四美比起來,有些自卑、拘謹。

老師劉天池講過一個事,側面說明她的狀態和心態有關。

劉老師曾經讓她臨時救場,由于她要出演的角色,人物和她實際差距巨大,宋丹丹老師還演過,喬欣的壓力特別大。

她一邊對老師不斷強調「我做不好,我不行,我可能不行」,另一邊暗暗努力,直到演出成功,她才鬆口氣。

像喬欣這樣的女孩非常多,她們把努力看成害怕失敗,而不是希望成功。

越是這樣,女孩對成功的熱情越少,反而容易陷入失敗後的沮喪中,漸漸放棄挑戰和冒險。

作為父母,想要孩子自信,首先反思是不是對她要求過多。

其次,要幫孩子跳出「消極思維」怪圈。

運動心理學家曾採用「運動成像」方法,來增強運動員的自信心。

簡單說,就是讓運動員幻想失敗和成功之後,各會發生什麼,有什麼感受。

女孩也一樣,當她提前感受失敗後的景象,失敗對她就不是未知。

她對恐懼心中有數,其實就找到了破解之法。

總的來說,成功的前提,是戰勝失敗的恐懼。

因為,女孩無法跨越的自信,從不是對手,而是心中的大山。

真正的成長,不是我本可以,而是我還可以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念頭,就像這位知乎網友的心聲。

好像一步錯,步步錯。

沒堅持愛好,後悔了。

大學聯考失敗,大學和專業不理想,絕望了。該努力時貪玩了,現在一事無成。

回頭想想,好像第一步走好,或者上一步走對,一切就盡在掌控中。

真是這樣的嗎?

已發事件另一面什麼樣,我們其實無從知曉,也無能為力。

總沉湎其中,我們會陷入一種「我本可以」的假設迴圈中。這種「事後諸葛亮」的狀態,看起來我們好像重新擁有掌控力,但實際生活並不會變好。

區別男孩,女孩更容易深受其害。

有的女孩會說:

如果我溫柔點,男友就不會離開我;

如果我聰明點,媽媽就會喜歡我;

如果我瘦點,同學就會接納我。

假想之外的答案,也許是對的。但對的人生,不是靠想,而是行動。

今年10月份,一個女孩的故事值得思考。

劉淑仙,一個95後女孩,本科電子資訊工程專業的她,畢業後並沒選擇本專業。

因為兩三年後才能漲工資,她選擇經商,賺錢更快些。

在學校門口賣過燒烤,賺過第一桶金,她決定開餐館。

可餐館開起來後,收支漸漸失衡,不僅賠光錢,還負債20萬。

面對這種打擊,一般人會想,我老老實實上班,沒幾年也幹出成績了,不比現在負債強。

即便不上班,繼續在校門口擺攤,也穩賺不賠啊。

而她呢?

沒有自怨自艾,即刻投入到「白天跑外賣,晚上洗車、代駕」的還債狀態。

每天風吹日曬,她的臉和四肢都是黝黑的。頂著酷暑,汗流浹背,她不後悔也不喊累。

每個人的一生總會有那麼幾步,不盡人意。而真正的成長,不正是在失敗中修正,在挫敗中前行嗎?

生養女孩,渴望她自信,就讓她接受現實,在現實中找到替補方案,好過在追悔中沉淪。

因為人生的答案,不在心裡,而是腳下。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書中說:無憑無據的自信,比有根有據的自信更強大。

深以為然。

社會總在強調,女孩要優秀,優秀才自信。

可我們想過沒有,優秀也好,選擇什麼職業也好,成為什麼樣的女性也好,本身就是一種苛求。

一方面,女孩會焦慮,如果我沒達到標準,我不值得被愛。另一方面,女孩會擔憂,如果別人比我好,我值不值得被愛。

有憑有據的自信,很容易消失。

而無憑無據的自信呢?

無需盔甲,無需贅言,更無需學歷、財富、地位證明,女孩都覺得自己很好,很值得被愛。

自信就像孩子的信念,紮根在她心底,漫步人生路,幾多風雨,她們從未懷疑自己,更不會放棄自己。

作為父母,請給女孩種下這顆種子,請對她說「你這樣就很好」。

只有被父母無條件鼓勵,孩子自信心才會茁壯長大。

因為她永遠可以相信她自己。

反正,她怎麼做都很好。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