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以下幾種能力更應該著重培養,比成績更重要
2021/01/12

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家長都會特別關注他的學習成績,特別是在親戚朋友聚會的時候,如果孩子的成績較好,家長在和別人談論的時候會倍感驕傲,反之家長則會感覺特別沒有面子。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不過和有些事情比起來還是要靠邊站的。

一年級,是孩子正式進入校園生活的開始。 看似最輕鬆的小學一年級,對孩子未來十幾年的學生生涯來說,其實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因為除了學習成績,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都是從一年級開始培養的。養成了,孩子會變得很省心,家長很輕鬆;養不成,那就有大把的苦日子等在後面!

所以,除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這幾種能力的培養!

一、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受益終身。而這些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從細節培養。有的家人圖省事兒,認為一年級孩子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了,等孩子大一點自然而然就會學習了。

這種觀點完全錯誤,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很多都是幼稚園時期學過的,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學起來都很輕鬆,成績都不差。

但是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孩子之間就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的優勢就會非常明顯!

所以,不要被一年級孩子的成績所蒙蔽,即使成績再優秀,也要先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預習複習

標注拼音生詞、瞭解大致內容、找出疑惑部分,課前預習有助於孩子在課堂中快速跟上老師的節奏。

回看課本內容、複述所學知識、認真完成作業,課後複習有助於孩子及時找出漏洞並做到對症下藥。

·認真聽課

愛玩好動不專心是許多低年級學生的「通病」,由於課堂內容較簡單,孩子的成績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然而,要想孩子繼續考高分,就必須讓他們養成專心認真、聽講為主筆記為輔、緊跟老師思路的聽課習慣。

·獨立思考

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死記硬背就能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家長應多給孩子自行尋找答案的機會,鼓勵他們提問質疑,告訴他們思路而非具體答案。

·按時完成

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既有助於孩子查缺補漏、溫故知新,又能增強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意識。

因此,家長要做好監督和輔導工作,促使孩子養成先學後玩、先緊後松的好習慣。

·整理錯題

老師們常說,寫十道新題不如徹底弄懂一道錯題,家長要讓孩子重視錯題的訂正和整理分析。

拿到已批改的作業、試卷後,孩子不僅要謄抄正確答案,更要記下老師講解的思路和要點,並形成錯題收集本。

·堅持閱讀

多閱讀課外書籍,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識字量,提高讀題速度,更能拓寬孩子的思維想法,鍛煉語言組織能力。

為此,家長不妨多帶孩子去書店和圖書館,多開展親子閱讀,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使他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認真寫字

一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大量學習新字、形成書寫模式的重要階段。

為了讓孩子養成把字寫好的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坐姿和握筆姿勢,讓孩子每天堅持練字20分鐘,並帶著孩子一起學習筆順結構。

只有在一開始便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才不會因年級上升、難度加大而越學越吃力。

二、孩子的社交能力

進入小學,老師不會像幼稚園的老師一樣,寸步不離,貼身照顧。在全新的環境中,孩子如何快速適應,並和老師、同學熟悉起來呢?

告訴孩子要遵守學校規則,班級紀律,聽從老師指令。

鼓勵孩子主動和新同學結識,告訴孩子遇到矛盾應該如何解決。

告訴孩子,在學校要注意校園安全,不要打鬧推攘,上下樓梯要注意扶好右行。

如果學校有活動,鼓勵孩子主動參加,積極地展示自己,鍛煉自己。

除了學習,要讓孩子迅速適應學校的生活,和老師同學愉快相處,並將學校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三、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年級的孩子自理能力很重要,家長不要再大包大攬,而是應該教孩子安排自己的生活,收拾自己的物品。

每天寫完作業,自己收拾書包,帶好作業,和第二天上課的課本和用具。

自己的房間必須學會自己整理,獨立洗臉、刷牙、洗澡,睡覺之前,將第二天的衣服提前準備好。

早上起來,可以迅速洗漱,吃早餐。水杯、紅領巾等物品帶好不落下。

考試之前,要學會自己準備好所有考試需要的物品。

Wendy媽有話說:

國小一年級的孩子正處於觀察、模仿大人言行的年齡段,家長要開展口頭教育,更要做好榜樣示范。

早睡早起、每天閱讀、文明禮貌、守時守約,要想孩子如何,家長一定要首先做到。

葉聖陶曾說:「孩子的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別讓家長的教育疏忽,耽誤孩子的學習和人生,從今天起,務必讓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