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是生氣,家長越來氣!但4件事,孩子生氣時家長不要做
2021/01/01

面對孩子發脾氣、無理取鬧時,家長的反應大多是 「大吵大鬧真讓人煩」、「只要不哭不鬧怎麼都行」等等。

於是,在小傢伙氣得小臉通紅、涕泗橫流和大吵大鬧的時候,家長選擇用 屈服、說教、漠視等方式讓孩子立刻「降火」,以求得到「片刻安寧」。可這種「制止孩子情緒宣洩」的行為,真的能一勞永逸嗎?

01孩子越是生氣,家長越來氣,親子之間瞬間就是一場血雨腥風。下面4件事,孩子生氣時家長不要做.

1、 歸咎他人

孩子遇到挫折,發洩負面情緒是,家長總是把錯誤怪在他人身上,比如摔倒了,就怪大馬路,在餐廳裡孩子不愛吃飯,就怪廚師做的菜難吃……如果家長總是這樣,那麼所有問題都和孩子沒關係,這樣無法讓孩子客觀看待問題,以後遇到麻煩時,也會一味推脫,不懂得自我調整。

2、因為心軟而不得不向孩子屈服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一直都處於比較低的一種姿態,所以只要是對於孩子想要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父母們都會一一成全,畢竟父母可禁不住孩子的糖衣炮彈,在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只能滿足他們,但是長此以往,家長這樣的行為就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社交,

比如孩子的需求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用一種強橫的方式去迫使對方滿足他的所需,而這樣的孩子通常會給人一種情商很低的感覺,以至於如果孩子上了幼稚園之後,難免會出現和其他孩子搶奪玩具的情況,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孩子在班上的人緣很差,沒有人願意和孩子一起玩,所以家長們可不要再用一種看似溺愛的方式去愛孩子了。

3、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籤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脾氣,偶爾鬧一鬧很正常,但如果家長喜歡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比如「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難纏!」「你總是這樣太討人厭了!」,這樣的語言對讓孩子停止發脾氣沒有任何作用,還可能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被喜歡的人。

4、一味說教。

當孩子的情緒上來後,家長在一旁講道理,其實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正確的方法,是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哭了,就先抱抱孩子,孩子大發雷霆,家長可以先等待孩子發洩完情緒再慢慢安撫孩子。

02

孩子的脾氣,也是他成長的脈絡

洪儷瑜說過:國人因文化的關係,並不接納負向的情緒。

於是,許多父母見到孩子發脾氣,第一反應就是阻止,讓孩子有「氣」無處可撒。

事實上,「發脾氣」就像哈哈大笑、沮喪哭泣一樣,都屬於情緒的一種。

心理學也有結論:情緒對於孩子正在發育的大腦至關重要。每種情緒都有自己的作用,它們一起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人格。

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情緒的存在即有它的道理。

于孩子們而言,在不同的環境下,他有不同的感受,產生不同的表現。發的脾氣越多,證明他對周圍的人和事、生活環境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強,是他在成長的表現。

諸如:可怕的2歲、膽小的3歲、4歲的張狂執拗、5歲的自尊心爆棚,都是他們成長中的關鍵敏感期,既想把控周圍,又不得不依賴他人,屢屢受挫,而不懂得表達的他們——

「發脾氣」就是他們「求助」的聲音。

愛發脾氣的孩子千篇一律,讓孩子發脾氣的父母萬里挑一。

在孩子的成長中,幾乎每天都有無數次「發脾氣」的可能性,當他們的脾氣得到合理的釋放,並有效地引導後,便會越來越懂得如何「發脾氣」。

而那些被父母堵住「脾氣」的孩子,就像被堵住的下水道,許多負責情緒留在心裡,得不到疏解,久而久之,產生的負面情緒也會越來越多,形成性格裡的缺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03孩子發脾氣,家長要怎麼做?

1、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很容易被大人的情緒感染,也會模仿大人和大人學習。所以,如果家長們情緒很大,愛發脾氣,那麼孩子也會被影響。當孩子遇到不順心、討厭的事情時,也會採取發脾氣的方法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因此,如果孩子做錯了,家長們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2、給孩子尊嚴。孩子也需要尊嚴,希望得到尊重,就算孩子犯錯了,家長也應給予孩子尊重。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逼迫孩子承認,不要喋喋不休抓住這個錯誤不放。要給孩子彌補錯誤的機會,給孩子尊重,不要以為小孩子是不需要面子和尊嚴的。因為這樣不僅起不到家長想要的教育作用,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教孩子正確的宣洩情緒。如果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發脾氣,那麼家長可以先觀察,不要打擾孩子。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去詢問原因,並哄哄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教教孩子如何正確的宣洩情緒,比如和家長們說說,發洩出來,找好朋友一起出去玩,玩喜歡的餓遊戲、看喜歡的電視節目等等。讓孩子學會遠離負面情緒。

4、用笑容感染孩子。心情是會互相感染的,孩子發脾氣,暴躁的不得了,家長們可以選擇笑臉相迎,孩子看到微笑著的父母心情也會平復一些。微笑永遠是最有魔力的表情。

Wendy媽有話說:

一個孩子敢在父母面前哭鬧撒潑,起碼說明一件事:他認為在父母面前發洩情緒是安全的。這也說明,你們的親子關係,基礎還是不錯的。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作為孩子的一個可靠的、有愛的容器而存在,這個容器可以暫且存放孩子的情緒,為孩子梳理自我提供了一個安全、可控的緩衝空間。這樣孩子就會逐漸吸收到父母給予的力量——「沒有關係,我可以控制。」 這樣的長大的孩子,也更不容易無故發脾氣,即使發脾氣,他也能較快地處理好,而不是一言不合就開撕,甚至是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