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時,給孩子講道理是最無用的教育方式!高層次的父母都用這4個方法
2022/05/15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先別著急上火,以毒攻毒,試著抱抱他,因為父母的愛,才是攻克孩子「壞脾氣」的最佳武器。

我女兒5歲的時候,我動手打過她,而且打得特別重。

當時我媽來家里住了一段時間,女兒跟外婆有了感情,我媽要走的時候,就開始發脾氣、哭鬧,為了不讓外婆走,就在地上撒潑打滾。

更可氣的是,周圍人越勸哭得越兇, 甚至還開始罵人:「你滾……」,越罵越難聽。

我實在沒忍住,就打了她幾巴掌。

打完之后,女兒立刻就不哭了,蜷縮在一旁, 也不求饒,用手捂住臉,不可置信地看著我。

后來,很長很長時間,每每想起這一幕, 我都非常自責和懊悔。

如果重新回到那個時候, 我想我會選擇抱抱她,雖然這很難,聽上去也很難實現,但是肯定會這樣去做。

而我對于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的思考,源于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01.不敢發脾氣的孩子,有多可憐?

我原先上大學放暑假的時候,都會輔導侄子、侄女的功課。

侄子性格比較倔強,有時候就會發脾氣,按我爸的說法就是: 有時候就得揍一頓,要不然都能翻天。

有一次在飯桌上,叫了幾次吃飯,都在那玩手機,最后叫的緊了,侄子嘴里就說: 「煩死了……」,帶了幾句臟話,我爸上去就打了兩巴掌。

侄子一下就愣住了,也不說話,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他就努力控制著自己,但我看見了孩子眼里的憤怒。

后來我想起這件事情,我才發現: 對于不敢發脾氣的孩子來說,他的憤怒,最終都變成了恨。

而總有一天,這股恨會噴涌而出。

比如說后來侄子就很少去我父母家,就連過年也是坐不了一會兒,就喊著要出去自己玩。

而且,不敢發脾氣的孩子,還很不自信。

有一次侄女問我說: 「姑姑,你覺得我跟哥哥,你更喜歡誰呀」?

我還沒說話,侄子就說: 「肯定是你唄,我又不聽話,誰會喜歡我」?

我當時愣了一下,笑著說,你們兩個我都喜歡,很明顯侄子聽見這句話,有點欣喜,又不敢相信。

如今回想起來, 才發現不敢發脾氣的孩子,其實是會朝內進行「自我攻擊」的。

他會潛意識認為,自己就是個「壞孩子」,天生不被喜歡,從而陷入自我懷疑當中。

而且,越長大,孩子的性格可能就越比較怯懦。

這是因為孩子在家根本不敢發脾氣,從而久而久之,遇到事情的時候, 就逃避退縮,不敢表達情緒,更不敢爭取利益,甚至還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發脾氣、哭鬧,家長到底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在遇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當心一個問題,那就是「權力之爭」。

02.孩子發脾氣時,要當心「權力之爭」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實在無計可施的時候,難免控制不住情緒。

但是往往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掉入一個陷阱之中, 那就是心理學家魯道夫提出的「權力之爭」。

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根本原因是想要讓父母妥協。

而父母面對這樣的問題,又想通過批評教育,讓孩子服從。

如此一來,雙方就會陷入權力之爭的陷阱之中。

不但沒能解決問題,甚至會升級親子矛盾。

有時候看似我們使用粗暴簡單的方法,讓孩子 暫時服從我們,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想脫離我們的掌控,經常會跟父母對著干,越來越叛逆。

而這些,都是「權力之爭」背后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因為雙方都想要爭取自己的「利益」,而根本問題又沒得到妥善解決,到最后只能是兩敗俱傷。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哭鬧時,我們首先要警惕的就是「權力之爭」,但凡我們有一點情緒失控,通過手段來讓孩子服從的時候,那麼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已經錯了。

03.孩子發脾氣、哭鬧時,打罵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少有人用

孩子之所以發脾氣、哭鬧,一定是因為他的某些訴求,沒能得到滿足。

而我們家長有時候只在乎外表的情緒,卻很容易忽略孩子真實的心理動態。

如果我們打罵,這是下策。

因為無法解決問題的同時, 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親子矛盾。

而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羽翼漸豐,之前的問題,就會如雨后春筍一般,慢慢冒出來。

那麼打罵不行,講道理可不可以呢?這其實是中策。

在《全腦教養法》這本書中,明確指出: 當一個人情緒失控時,他的大腦會自動關閉理性思維。

也就是說, 當孩子發脾氣、哭鬧時,你講再多的道理,他不但聽不進去,反而更加固執,甚至為了達到目的,會繼續這樣的行為。

久而久之, 孩子還會把哭鬧當成一種武器,遇到問題就讓我們就范。

那麼既然打罵和講道理,都不是好辦法,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正面管教》當中, 提到的「贏得合作」的方法,是最好的解決孩子發脾氣的處理方式。

這個方法的本質其實是:

讓孩子發脾氣時,我們之間的「競爭狀態」,也就是「權利之爭」轉化為「合作伙伴」的模式,而想要達成這個結果,需要三步。

首先,就是理解孩子的感受。

剛才說過,孩子發脾氣,一定有背后的真實心理動態在推動。

所以,我們如果能理解這種訴求,給予孩子充分的接納,比打罵要有效得多。

比如我女兒因為外婆要走,哭鬧不止,如果當時我能說一句:

我知道外婆要走,你很傷心,所以希望用發脾氣的方式讓外婆留下,對嗎?

也許女兒的情緒就不會繼續失控,而是平靜下來。

因為孩子會覺得有人理解他,會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產生了情緒共鳴。

其次,表達感受,讓孩子回歸理性。

當我們做好上一步的時候,孩子這個時候就愿意聽你說, 因為我們沒有站在他的敵對方。

這個時候,我們不是著急跟孩子講道理, 而是引導孩子,把他拉回理性思考的軌道上。

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告訴他別人的感受, 從而喚起他的同理心,讓他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用我女兒的例子來說,就可以告訴她:

如果是你要走的話,外婆非常舍不得,在地上又哭又鬧的,你是不是會非常心疼?另外如果是別人用臟話罵你的話,你是不是會很生氣?

引導孩子共情,并且告訴孩子自己的錯誤會產生什麼樣的代價,讓孩子理性思考。

最后,就是解決問題。

當孩子開始重新回歸理性之后,我們就可以幫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了。

在這個時候, 我們先別著急給出解決方案,而是讓孩子自己去想怎麼辦?

如果孩子的解決方案,并不現實, 我們就要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想出更好的辦法。

比如說,外婆要走,女兒發脾氣,哭得很兇。

如果外婆實在有不得不離開的原因的話,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 等到放假了,花開得最漂亮的時候,去外婆家玩。

這個方式,就是給孩子構建更好的選項, 讓孩子對未來充滿期待,從而解決眼下的問題。

用上述這三步,是不是比打罵和講道理的作用更好呢?

其實,孩子發脾氣、哭鬧,是一種好的現象,至少表明孩子的情緒不會被堵塞,他有一個宣泄口。

而對于家長而言, 就是要幫助孩子如何「正確地宣泄情緒」,只要做到這一點,孩子發脾氣的事情,就會從壞事,變成好事。

最后也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孩子發脾氣,家長該怎麼辦呢?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