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把尿」還是「穿尿不濕」大不同,上學後「3個方面」差距大,別不在意
2021/11/03

嬰兒期的嬰兒是最嬌嫩的,養娃問題常常困擾著父母。就連寶寶大小便如何解決,家長也要猶豫,是用紙尿褲,還是家長「把尿」。艾姐總結了從小「被家長把尿」和「穿尿不濕」的孩子,長大後在三個方面的差距都很大。

1.不利于孩子脊椎、髖關節發育

與成年人不同,新生兒的脊柱呈現C字形,且骨骼柔軟更易受到傷害。孩子在被家長把尿時,往往是上半身被彎曲著縮在家長懷裡,脊椎受力不勻,很容易受到傷害,引發盆骨傾斜、腿型發育不良等問題。

2.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在為孩子把尿的家長眼中,尿尿是一等一的大事,即便孩子正玩得興高采烈,專注于眼前的玩具,也會被一把拉去,在家長的「噓」聲中,不由自主開始小便。

而孩子經常被如此干擾,非常不利于其專注力的培養,孩子上學以後可能就會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

3.影響孩子學會如廁的時間

有的家長認為早早幫孩子把尿,可以讓孩子更早學會如廁,而事實卻恰好相反——使 用尿不濕的孩子學會如廁會更早。孩子學習如廁的過程,是按照「感知便意、控制肌肉組織、完成排便」順序來完成的。

而家長為孩子把尿,會將孩子對便意的感知剝奪,更不利于孩子對如廁的學習,所以相比來說,從小「把尿」的孩子在如願以後更容易發生尿褲子的問題,容易導致孩子自卑。

正確為孩子使用尿不濕,這些誤區家長要清楚

1.更換要及時

一般尿不濕的使用時間為4個小時,其中間會有2或者3道杠,對于新手寶媽來說,可以觀察杠的顏色,一旦變色要注意及時更換。而且在睡前,家長一定要注意查看孩子尿不濕的情況,以免晚上因為更換尿不濕而不小心將孩子吵醒。

2.尿不濕要穿好、防側漏

家長在為孩子穿著尿不濕時,一定要注意鬆緊度,儘量選擇邊緣帶有防漏設計的款式。尤其對一些新手寶爸寶媽來說,很容易遇到尿不濕側漏的問題,不僅會玷污床單,而且也不夠衛生。

3.更換尿不濕注意清潔

最後家長在為孩子更換尿不濕時一定要注意清潔,儘量避免使用濕巾擦拭。在使用接近孩子體溫的清水清洗,用乾淨的棉布擦乾後,再換上新的尿不濕。

孩子1歲半之前,同性父母可以多帶孩子進衛生間,讓孩子看大人是怎樣如廁的。等到孩子1歲半左右,就可以用輕鬆的方式,帶孩子去 玩「蹲馬桶」的遊戲

遊戲時間可選在飯後半小時,因為比較符合腸胃消化的節奏。也可以選在任何你們方便的時候。自然而然地讓孩子坐到兒童馬桶上,鼓勵他如廁。只要是如廁成功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就給予鼓勵和肯定,強化孩子的如廁行為。

當然,每當孩子表示不高興時,艾姐都建議你暫停。請相信,有一天,您的孩子一定能獨立脫尿布、自己就可以上廁所。大部分孩子在3、4歲左右就能完成如廁訓練,特殊情況有些孩子比較晚,但是家長也不要過于著急。

因為面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焦慮是沒有用處的。如果在如廁訓練太焦慮、太費力,只會延長孩子如廁訓練的難度和時間。 不焦慮,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和意願,才是最好的如廁訓練策略。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