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跟父母很親,長大後卻疏遠?以下5種父母要注意啦
2021/02/23

孩子長大了與父母疏遠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現象,並不是一件多麼罕見和奇怪的事情,現在總結其中原因首當其衝的就是"代溝"兩個字,因為父母和孩子在不同的時代裡長大,各自成長環境的不同造就了觀念的不同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加上父母要工作、孩子要學習這樣的生活方式,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關注和理解彼此,隨著時間流逝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代溝"。

但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存在,需要父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這些深層次的原因之所以能夠存在,卻正是父母自己種下的,怪不得孩子。如果父母可以早早瞭解孩子會與自己疏遠的原因,那麼就能避免孩子成為自己日後口中的白眼狼,就能與孩子之間有一個可以輕鬆溝通的橋樑,使得彼此可以長久的和睦相處,一起感受著親情的溫暖。以下是5點深層次的原因:

01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孩子,長大容易跟父母關係疏離

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孩子,長大後跟父母關係疏離的,往往是那個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因為父母大多喜歡嘴甜會說話的孩子,跟願意和自己溝通交流的孩子關係更親近。畢竟,溝通交流是加深瞭解,維繫感情的一種方式,哪怕是父母和親生孩子也是如此。

像我舅舅,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按理說農村父母都偏心兒子,但是我舅舅舅媽卻更偏愛女兒。

因為兒子性格內向,甚至有點木訥,現在30多歲了,連個女朋友都沒有。家裡人給他說媒,他要麼不見,要麼見了不說話,我舅舅舅媽說什麼他也不聽。然後,這個表哥外出打工,一年也難得給父母打幾次電話,基本上就是沒事不聯繫。所以,遇到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多開導,多引導。

02從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容易跟父母關係疏離

都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伴。現在很多長大跟父母關係疏離的人,仔細探究一下他們的童年,大多都說跟父母相處太少,親不起來。因為,現在都流行父母外出工作,孩子交給老人帶。結果,父母陪伴孩子太少,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所以長大後也很難去跟父母親近。

這一點,父母們一定要上心。雖然賺錢很重要,但是錯過了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期,以後關係很難修復。所以,再忙也要抽空多陪伴孩子,哪怕每天下班給孩子打個電話,視個頻,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有父母的「陪伴」。

03

父母經常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對其管的太多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就沒有什麼隱私可言,並且與孩子相處時父母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什麼事情都要插手管,往往自認為的"為你好"在孩子心裡產生厭惡感。別看孩子年紀小,卻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尊重和支持,如果這些在長久的時間裡得不到,自然會與父母產生隔閡。等孩子長大了,會一心想著離開父母,距離越遠越好進而擺脫父母的束縛和限制。即使有一天會明白父母對自己管的太多無非就是愛的表現,也很難找到與父母溝通親近的方法了。

04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缺少彼此之間的交流

如今很多孩子在放學後回家選擇直接走進自己的房間,與父母在一起生活時也沒有什麼共同的話題可以說。父母也常常是因為自己繁忙的工作而沒有時間去和孩子交流,形成了一家人各忙各的很少溝通的局面。長久以往,孩子不知道父母經歷的事情,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經歷的事情,即使在同一屋簷下也是最親的陌生人而已。

05自私自利,被大人慣壞的孩子,長大容易跟父母關係疏離

與從小缺乏陪伴的孩子相反,還有一類孩子他們不缺父母的關愛,但這種關愛太多了,也會適得其反。就比如,現在很多家長都比較管著孩子,一家幾個大人天天圍著孩子轉,把孩子管得無法無天、沒大沒小,孩子從小自私自利,吃什麼穿什麼都揀好的,從來不會心疼父母。

這種自私自利,從小被父母慣壞的孩子,長大也容易跟父母關係疏離。這一點,其實還是很好理解的。就像現在很多「啃老」的人,他們除了要錢、除了需要父母幫襯時,很少跟父母聯繫,更別說在父母面前盡孝心了。他們心裡只有自己,沒有父母,更不懂關心父母,只會不斷索取。

Wendy媽有話說:

每個人都是從一個無知懵懂、無比依賴父母的孩子漸漸長大成一個各方面都比較獨立的大人,我們很多人都聽到過自己父母的抱怨,抱怨我們長大後與父母越來越疏遠,然而大多數父母很少去認真思考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期望著每一位父母都能知道自己種下的因,及時補救莫讓孩子與自己疏遠。

AD
文章
快訊